志向于学,应追求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即()
第1题:
第2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以下哪一句不以属于同一经典()
第3题:
哪一个是为学的最高境界?()
第4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的是()
第5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6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第7题:
樊迟问知,孔子的回答是()。
第8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第9题:
知识
教师
兴趣
复习
第10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怨天,不尤人
学而不思则罔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11题: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12题: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13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第14题:
《论青年》中蔡孑民先生指出“()”。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权衡轻重的圆通观。
第15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书中是谁所说的?
第16题:
对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如何理解?
第17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第18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创造力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19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20题:
知之
好之
乐之
学以致用
第21题:
知之
好之
问之
乐之
第22题:
形象性
愉悦性
独创性
逻辑性
第23题:
好之者不如学之者
好之者不如行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之者不如敬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