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我们今天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是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身,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下面哪些文化现象受到了中国以外文化的影响?() 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 ②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佛教兴起 ③明中叶到清初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鸦片战争后科技文化的飞跃
第1题: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等优秀政治文化。
第2题:
()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技术成果。
第3题:
《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4题: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新时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此,教育部下发通知,从2010年起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即小学的《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伦理常识》。请阐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根基。
第5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第6题: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大致相同。
第7题: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始终是人心所向。
第8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这体现了培养学生的()。
第9题:
从远古到()前,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交往融合,开始了中华民族多元起源、不断凝聚的漫长历史过程。
第10题: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第11题: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海纳百川的民族情怀
第12题:
第13题:
在“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这个判断中,“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
第14题: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起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
第15题:
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16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
第17题:
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18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一个贯穿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的优秀传统,即()
第19题:
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华民族”是()。
第20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们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这些美德不包括()。
第21题: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下面表述准确的是。()
第22题:
第23题:
义利结合
崇尚精神
理想主义
实用主义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