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塔公园内中山阁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是由_________雕刻而成的。A、汉白玉B、花岗岩C、砂岩D、滑石

题目

罗星塔公园内中山阁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是由_________雕刻而成的。

  • A、汉白玉
  • B、花岗岩
  • C、砂岩
  • D、滑石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罗星塔公园内中山阁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是由_________雕刻而成的。A、汉白玉B、花岗岩C、砂岩D、滑石”相关问题
  • 第1题:

    凿石盆用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雕琢而成,多用于()盆景。

    • A、树木
    • B、山水
    • C、花草类
    • D、观果类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核雕就是用果实的(种子)核,经过雕刻者挑选、审料、构思设计、机器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矗立在康乐园中心的孙中山铜像是谁赠送的?


    正确答案: 日本友人梅屋庄吉

  • 第4题:

    丹霞地貌是在红色()上发育而成的。

    • A、花岗岩
    • B、玄武岩
    • C、石英砂岩
    • D、砂砾岩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


    正确答案:孙文,字逸仙,国内尊称为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925年病逝于北京。

  • 第6题:

    自1925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各地为纪念他相继以“中山”命名公园。截至2006年6月,中国已有41家(其中台湾10家,澳门1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共43家。为纪念一人而命名几十家公园全球也只此一份。对此现象解释准确且组合完整的是() 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敬重 ②人们对其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精神品质的尊敬 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今天都始终具普世价值 ④以孙中山先生冠名公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


    正确答案: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 第8题:

    孙中山先生在()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探讨国共合作之事。

    • A、七星公园
    • B、靖江王城
    • C、雁山
    • D、阳朔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孙中山先生在()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探讨国共合作之事。
    A

    七星公园

    B

    靖江王城

    C

    雁山

    D

    阳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罗星塔公园内中山阁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是由_________雕刻而成的。
    A

    汉白玉

    B

    花岗岩

    C

    砂岩

    D

    滑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北京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包括(  )。
    A

    中山公园的中山堂

    B

    孙中山行馆

    C

    中山陵

    D

    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项,中山公园的中山堂原为社稷坛的拜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在行宫停放了3天,后移至中央公园接受吊唁。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拜殿改为中山堂,原中央公园亦改名为中山公园。B项,孙中山行馆是1924年孙中山北上到京后的住所,直至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此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D项,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该堂原为寺院的“普明觉妙殿”,因曾停放孙中山的灵柩而辟为纪念堂。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至香山碧云寺,5年后,归葬南京中山陵。C项,中山陵在南京。

  • 第12题:

    单选题
    现有的以花岗岩石建成的罗星塔是由________时期重建的。
    A

    清朝

    B

    明朝

    C

    元朝

    D

    南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传统的核雕通常是广义的核雕,即是指以桃核为创作载体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现有的以花岗岩石建成的罗星塔是由________时期重建的。

    • A、清朝
    • B、明朝
    • C、元朝
    • D、南宋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汉白玉属于哪一种石材?()

    • A、花岗岩
    • B、大理石
    • C、石灰石
    • D、硅质砂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广东省香山县。

  • 第17题: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由花岗岩打造而成。下列岩石,与花岗岩成因相同的是()

    • A、石灰岩
    • B、砂岩
    • C、玄武岩
    • D、大理岩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食品雕刻中的立体雕刻也叫()。

    • A、综合雕
    • B、整雕
    • C、旋转雕
    • D、仿形雕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 第20题:

    中山公园名字的由来是?()

    • A、由中山市政府赞助建
    • B、公园中心有座标志性的山丘
    • C、纪念孙中山
    • D、原名叫“中之山公园”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汉白玉属于哪一种石材?()
    A

    花岗岩

    B

    大理石

    C

    石灰石

    D

    硅质砂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大理岩是由()变质而成的岩石.
    A

    石灰岩

    B

    石英砂岩

    C

    泥岩

    D

    花岗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 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