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把冰棍从冰箱中拿出,不一会,冰棍包装纸上会出现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怎么形成的呢?
第1题:
A、避暑
B、多吃冰淇淋
C、多吃冰棍
D、多喝冷水
第2题:
第3题:
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第4题:
游戏中,儿童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这种游戏是()
第5题:
冰块在玻璃杯中,杯壁上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而成。(冰棍的包装纸上的水珠,同理)
第6题:
冰淇淋的()指标,反映了冰淇淋的松软程度,也是与雪糕、冰棍的主要区别。
第7题:
甲、乙、丙三个小孩共吃一支冰棍,三人约定:⑴各吃质量的三分之一;⑵只准吸,不准咬;⑶按年龄由小到大顺序先后吃。结果,乙认为这只冰棍没有放糖,甲则认为这冰棍非常甜,丙认为他俩看法太绝对化。则三人年龄:()
第8题:
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第13题:
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时会有一层均匀的小水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制造水管的材料分子之间有间隙,水渗了出来
B.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成小水珠
C.自来水的水压大,把水从水管的微孔中压了出来
D.夏天自来水温度高,水分子运动快,从水管的微孔中扩散出来了
第14题:
第15题:
夏天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出现“白气”,与空气中含有()有关。
第16题:
夏天温度高,运动后可以直接喝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
第17题:
山西省应县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年久失修,在现有条件下,维修容易出现纰漏,谁也不敢担责,近20年来修护方案一直“难产”。建筑遗产出现“冰棍现象”:由于不敢触碰,就像冰棍融化一样慢慢消失。“不许动”、“不愿动”、“不敢动”都是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由于不合理的修缮、过度的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权威专家和民间人士对建筑遗产的利用存在强烈抵触情绪。一些人士认为,建筑遗产必须“原汁原味”,甚至强调“只许看不许动”,把建筑当成花瓶,加以冷冻式的保护,这致使建筑遗产得到不合理的利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不许动”、“不愿动”、“不敢动”等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
第18题:
在复合材料结构修理过程中,()。
第19题:
小慧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先液化后蒸发
先升华后蒸发
先液化后升华
先凝华后升华
第23题: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