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第1题:
孔子认为应该把“仁”用之于国家的治理,用之于政策的制定。()
第2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的。
第3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可以用来说明美育的特点是()。
第4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出自()。
第5题:
颜渊同孔子实行仁德的条目,孔子说:()。
第6题:
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第7题:
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
第8题:
第9题:
口之于味有同嗜
耳之于声有同听
目之于色有同美
前三项都是
第10题:
第11题:
口之于味
目之于色
四肢之于安佚
以上都是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孟子提出的美学命题是()。
第15题:
孔子之于《论语》就如同()之于《新约圣经》。
第16题: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你同意孔子的说法吗?为什么?
第17题: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第18题:
孟子列举了以下哪一项来证明“喜欢‘理义’(公理与正义)是人的共性”?()
第19题:
孟子认为不能称为“性”的有()
第20题:
“美与善相统一”
“里仁为美”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不纯不粹不足以为美”
第21题:
老子
孔子
庄子
孙子
第22题:
孔子说:“天何曾说过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时运行,万物因而生息循环,天何曾说过什么呢?”
孔子说:“天何曾有言语呢?四个时令运行,百物生长,天何曾说话呢?”
孔子说:“天怎么有语言呢?四季运行在天地之间,百物茂盛生长,天有什么说的呢?”
孔子说:“天呢!怎么说这样的言语?四时运转得很快,万物生长得茁壮,天呢用雨水说话。”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