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和积累的结果,促使土壤中的物质发生淋溶和聚集,因而在土壤层次中发生垂直分化。
第1题:
第2题:
土壤颗粒是指在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及土壤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它是构成土壤固相的基本组成。
第3题:
在土壤的组成要素中,()是构成土壤骨骼的重要物质,也是决定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要素。
第4题:
分布于土壤孔隙中的成分是()。
第5题:
土壤重金属易积累在表层和移动性弱的特点,主要是由于()
第6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化学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因素()
第7题:
a、泥炭化过程
b、淋溶过程
c、钙化过程
d、粘化过程
第8题:
土壤中的胶体颗粒
土壤矿物质胶体
土壤中的沙砾
土壤中的有机物残体
土壤中的腐殖质
第9题:
土壤的微生物含量
土壤的pH
土壤的颗粒大小
土壤中的无机物的含量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状态
第10题: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土壤颗粒的大小
土壤的pH值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
土壤中无机物的含量
第11题:
土壤在氧充足条件下,一些物质如砷可常以五价状态存在,毒性小
土壤中pH值下降多数金属离子易溶于水,而利于迁移
当土壤中pH为5.3时,该土壤中所产糙米镉含量为0.33ppm,当pH升高,糙米中镉含量会升高
土壤中腐殖质可吸附大量金属离子,使金属不易迁移
土壤在缺乏氧气条件下即还原条件下,许多重金属形成难溶的硫化物而被固定于土壤中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包括()
A土壤矿物质
第14题: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请问以下哪些是治理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15题:
以下是影响土壤中化学物质迁移转化的因素,除了()
第16题: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第17题:
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物质还原转化反应过程有()
第18题:
土壤中何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
第19题:
淋溶作用
径流排出
土壤缓冲消耗
植物吸收量
第20题:
有机胶体与土壤矿质黏粒
无机胶体和土壤中营养物质
矿物质胶体和土壤胶粒
水分分子和土壤中矿物质因子
第21题: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土壤颗粒的大小
土壤的pH值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
土壤中无机物的含量
第22题:
通过挥发随空气迁移
经淋溶随水扩散迁移
黏在动植物表面迁移
被土壤中微生物降解
第23题: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80%
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的气相是指土壤孔隙所存在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