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雍提水。不夏月,毋敢夜早为灰……,毋……毒鱼鳖,置陷网”,记载这段文字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哪部法律()
第1题:
下面的古训中,你认为哪句话蕴含了安全预案的思想?()
第2题:
关于《史记》中赵氏立嗣的故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第3题:
侯老对于包袱的态度是()
第4题:
《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
第5题: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第6题:
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理念。
第7题:
无庸,将自及的“无”通“毋”。
第8题: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廉法、廉善、廉敬、廉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第9题:
第10题:
黄庭坚
陈师道
第11题:
西周《伐崇令》
秦代《田律》
清朝《清律》
第12题: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警之于先,察之于后
第13题:
秦朝《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山林及雍堤水。……这实际上就体现了现代所说的:()。
第14题:
“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
第15题:
下列属于《论语·子罕》中“子绝四”内容的有()。
第16题: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把上列古文翻译现代汉语。
第17题:
傅山,字青主。著有()。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提出“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对中国书学领域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18题:
主张作诗“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是()。
第19题:
不要太固执
不要太“自我注意”
不要有“固定思想”
不要追求“一定”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毋意
毋必
毋忘
毋我
第22题:
第23题:
荀况的《王制》
秦朝的《田律》
西周的《伐崇令》
《韩非子内储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