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于积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1题:
试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都是以人为本。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法律对于积极维护公民()和有效地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5题: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6题:
用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
第7题:
部门“一把手”公开述职述廉,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做有利于()。
第8题:
“志愿精神”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支撑。公民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主要体现了()。
第9题:
《人民警察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第10题:
公民不能通过践踏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政府在进行政法工作时应当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公民应当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应当受到国家的保障
第11题:
只要公民的行为合法,就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公民的行为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如果公民的行为合法,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法律的基本宗旨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 )。
A.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政府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D.公民应积极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制订淘宝规则目的()
第17题:
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公民)
第18题: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9题:
将实际收入化整为“零”的人() ①不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否认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③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④没有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第20题:
对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监督对象不同、性质不同 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④能够协助国家机关改进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第21题: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22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维护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
第23题:
合法权益
和谐社会
自身权益
社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