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确信对其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定正当。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在建设学术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对举报人应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维护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于受到不正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及时的澄清。
第5题:
在人民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只能将被指控实施犯罪的人称为()。
第6题: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第7题: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行政拘留。
第8题:
柏拉图在得知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时提出“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第9题:
某人由于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对被害人支付赔偿费一万元,又被所在单位开除公职,该人所受的法律制裁有()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公民个人违抗的那些法律,乃是被认为不正当地损害了他们根本利益的法律,其目的并非要世人关注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而是借此施加政治压力,以促使新法律的制定
公民个人认为按照某个法律的命令去做则是不道德的,或者认为不做那个法律所禁止的事则是不道德的,于是必须去违反法律
公民个人之违抗法律,不是因为该法律本身会产生不道德的结果,而是他们试图借机反对他们认为是不正当的个别法律,或者政府的某项政策
其目的是要世人关注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而非借此施加政治压力,以促使新法律的制定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确信对其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定正当。
第17题: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将良性违法的情况归纳为()。
第18题: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第19题:
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苏格拉底在当时就因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判处死的刑罚。这段材料表明()
第20题: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是因为他触犯了城邦的最高法律。
第21题:
具有刑事追诉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追诉过程中,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使其不受追诉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第22题:
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结果和体现
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后果和体现
没有法律制裁就没有法律责任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