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时期,“国”“家”是指分封给诸侯和士的土地。
第1题: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第2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第3题: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秩序是()
第4题: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第5题: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分封的土地拥有()
第6题:
西周时期,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交纳贡税、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
第7题:
以下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公侯子
卿大夫、士、庶民
公侯伯子男
公卿大夫士
第9题:
禅让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郡县制
分封制
礼乐制
中央集权制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第14题:
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第15题:
分封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第16题:
西周时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阶层,其由高到低的等级序列是()
第17题:
分封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
第18题:
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
第19题:
西周时期,卿大夫受封的土地称为()
第20题:
诸侯国
采邑
禄田
井田
第21题:
分封制
禅让制
世袭制
第22题: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第23题:
所有权
转让权
买卖权
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