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叫等震前动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前兆。试简要说明原理。

题目

鸡飞狗叫等震前动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前兆。试简要说明原理。


相似考题

1.动物震前预兆知识 蒋锦昌 一个大地震前往往会有多种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反应,其中,鸡、狗、猫、猪、兔、羊、牛、马、鼠和鱼等较为多见,蛙、蛇和鼬等也有不少的震例记载,这也许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性有关。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以惊恐性行为反应为主,是物种进化过程中为逃避灾难性事件所获得的非特异性本能行为。因此,地震、火山、海啸和风暴等灾难性自然事件之前,某些动物所出现的异常行为模式是基本相似的。同时,天气变化、污染、天敌和人为扰动,及其自身的机能状态的变化,如发病、求偶、怀孕、哺乳和恶习发作等,也同样可出现类似的行为活动。地震,尤其强烈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由自然选择的方式,形成某种专门对地震敏感的物种或个体,乃至某种感知地震前兆信息的特异性检测系统,更不可能产生某种反射性学习或某种经验的积累。因此,科学地排除干扰和识别真假异常是极其重要的,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惊慌,也可不失去有用的前兆现象。我们之所以说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与地震有关,是指相当数量异常事件的统计概念,并非指某一起异常事件。换言之,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出现时间和地区的分布、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关系,这已被许多震例资料所证实。其中,在前兆时间里,动物异常行为事件是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现象.即主要或集中出现在地震前一天之内,也有短至几分钟的,长至数天或十几天的。 当然有一些特殊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还是巧合,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大队。7月25日上午10时许,20余人目睹黄鼠狼成群结队从村北一堵古墙里跑出来,向村里大转移。当晚8时许,无处藏身的十余只黄鼬,绕核桃树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夜间,这批转移到村里的黄鼬号叫不息。7月26日27日,这批黄鼬又从村里向村外树林里转移。这一现象在当时曾引起村里人的纷纷议论。 事实上,唐山大地震中,有些幸存者是得到宏观异常现象的警示而逃生,并进行自救的。据震后考察,唐山地震前出现异常现象的动物有30余种,2202起异常事件。其中,有45起目睹者看到动物异常现象后认为可能要发生地震,有的采取了一定的防震措施,如搬出屋外、转告邻居或上报有关单位等。例如,丰南县一家,主人曾经历过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知道一点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7月27日夜间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串,感觉不对,叫醒家人随即跑到户外,没多久大地震发生,全家人幸免于难。有115起目睹者发现动物异常现象后,感到疑惑不解,在观望中或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发生地震。但是约80%的动物异常现象未能引起目睹者的注意,震后才醒悟到与地震有关。例如,丰南县稻地村一妇女在大地震时受重伤,临终前诉说,7月27日晚上孩子见到院内老鼠乱跑,说可能有地震,要搬出屋外住,自己没有理睬,反而责怪孩子乱说,大地震时孩子不幸遇难。这充分表明,普及地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念之差就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与汶川同属于龙门山地震带。但是松潘地震前,动物异常等宏观前兆现象,在空间展布上,沿龙门山断裂带“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迁移。宏观异常的三次高潮期分别为6月5日至7月3日主要在该断裂带南端的大邑、天全和宝兴一带,7月4日至28日主要在该断裂带中部的灌县、绵竹一带,8月2日至8月14日北移至震中附近的北川、江油等地。这不仅为松潘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提高地震区广大群众抗震防震的警觉性。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们所说的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与地震有关,是指相当数量异常事件的统计概念,也即从大量的“偶然事件”中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并非指某一起异常事件。 B.地震的短临前兆现象,指的是动物异常行为事件在前兆时间里主要或集中出现在地震前一天之内,也有短至几分钟的,长至数天或十几天的。 C.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一些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现象完全与地震有关,不是巧合,不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D.发现动物异常现象后,不是积极采取一定的防震措施,而是感到疑惑不解,在观望或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消极等待地震发生,是由于缺乏动物震前预兆知识造成的。

4.动物震前预兆知识 蒋锦昌 一个大地震前往往会有多种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反应,其中,鸡、狗、猫、猪、兔、羊、牛、马、鼠和鱼等较为多见,蛙、蛇和鼬等也有不少的震例记载,这也许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性有关。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以惊恐性行为反应为主,是物种进化过程中为逃避灾难性事件所获得的非特异性本能行为。因此,地震、火山、海啸和风暴等灾难性自然事件之前,某些动物所出现的异常行为模式是基本相似的。同时,天气变化、污染、天敌和人为扰动,及其自身的机能状态的变化,如发病、求偶、怀孕、哺乳和恶习发作等,也同样可出现类似的行为活动。地震,尤其强烈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由自然选择的方式,形成某种专门对地震敏感的物种或个体,乃至某种感知地震前兆信息的特异性检测系统,更不可能产生某种反射性学习或某种经验的积累。因此,科学地排除干扰和识别真假异常是极其重要的,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惊慌,也可不失去有用的前兆现象。我们之所以说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与地震有关,是指相当数量异常事件的统计概念,并非指某一起异常事件。换言之,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出现时间和地区的分布、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关系,这已被许多震例资料所证实。其中,在前兆时间里,动物异常行为事件是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现象.即主要或集中出现在地震前一天之内,也有短至几分钟的,长至数天或十几天的。 当然有一些特殊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还是巧合,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大队。7月25日上午10时许,20余人目睹黄鼠狼成群结队从村北一堵古墙里跑出来,向村里大转移。当晚8时许,无处藏身的十余只黄鼬,绕核桃树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夜间,这批转移到村里的黄鼬号叫不息。7月26日27日,这批黄鼬又从村里向村外树林里转移。这一现象在当时曾引起村里人的纷纷议论。 事实上,唐山大地震中,有些幸存者是得到宏观异常现象的警示而逃生,并进行自救的。据震后考察,唐山地震前出现异常现象的动物有30余种,2202起异常事件。其中,有45起目睹者看到动物异常现象后认为可能要发生地震,有的采取了一定的防震措施,如搬出屋外、转告邻居或上报有关单位等。例如,丰南县一家,主人曾经历过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知道一点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7月27日夜间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串,感觉不对,叫醒家人随即跑到户外,没多久大地震发生,全家人幸免于难。有115起目睹者发现动物异常现象后,感到疑惑不解,在观望中或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发生地震。但是约80%的动物异常现象未能引起目睹者的注意,震后才醒悟到与地震有关。例如,丰南县稻地村一妇女在大地震时受重伤,临终前诉说,7月27日晚上孩子见到院内老鼠乱跑,说可能有地震,要搬出屋外住,自己没有理睬,反而责怪孩子乱说,大地震时孩子不幸遇难。这充分表明,普及地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念之差就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与汶川同属于龙门山地震带。但是松潘地震前,动物异常等宏观前兆现象,在空间展布上,沿龙门山断裂带“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迁移。宏观异常的三次高潮期分别为6月5日至7月3日主要在该断裂带南端的大邑、天全和宝兴一带,7月4日至28日主要在该断裂带中部的灌县、绵竹一带,8月2日至8月14日北移至震中附近的北川、江油等地。这不仅为松潘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提高地震区广大群众抗震防震的警觉性。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地震前兆的决定因素”的一项是(  )A.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时间与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有关。 B.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串、黄鼠狼成群结队大转移、无处藏身的黄鼬绕核桃树乱转。 C.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有关。 D.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地区与未来地震的发震地点有关。

更多“鸡飞狗叫等震前动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前兆。试简要说明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归纳起来,前兆现象可分为十大类,其中哪种情况的出现最为常见?()

    • A、各种动物行为
    • B、井水翻花
    • C、地光
    • D、地声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地震前不会出现前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主要有()。

    • A、地下水异常
    • B、动物异常
    • C、地声
    • D、地光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下面()属于宏观异常。

    • A、小地震活动地震波速度变化
    • B、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
    • C、动物异常反应
    • D、地声、地光
    • E、地应力变化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地震有“前震—主震—余震”特征,小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所以有()一说。


    正确答案:小震闹,大震到

  • 第6题:

    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把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之为地震前兆。以下哪些是()地震前兆。

    • A、地下水异常
    • B、动物异常
    • C、地光和地声
    • D、小震报大震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单选题
    汶川地震前表现的异常是()。
    A

    卫星热成像

    B

    大量前震

    C

    重力变化

    D

    地磁场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地震前微观前兆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形变异常。
    3.地球物理变化。
    4.地下流体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地震是有前兆的,人们可以从地下水的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加上仪器的测定等来预测地震。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小地震活动;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 (8)地磁; (9)重力;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属于宏观异常的是()。
    A

    (1)(3)(11)(5)

    B

    (4)(10)(11)(12)

    C

    (2)(6)(9)(12)

    D

    (7)(8)(11)(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地震有“前震—主震—余震”特征,小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所以有()一说。

    正确答案: 小震闹,大震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简要说明焊缝中常见缺陷回波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气孔:单个气孔回波高度低,波形稳定,从各个方向探测,反射波高大致相同,但稍一移动探头就消失。密集气孔为一簇反射波,其波高随气孔的大小而不同,当探头作定点转动时,会出现此起彼落的现象。
    2)夹渣:点状夹渣的回波信号与点状气孔相似。条状夹渣回波信号多呈锯齿状,反射率低,一般波幅不高,波形常呈树枝状,主峰边上有小峰,探头平移时波幅有变动,从各个方向探测,反射波幅不相同。
    3)未焊透:在厚板双面焊缝中,未焊透位于焊缝中部,声波在未焊透缺陷表面上类似镜面反射,用单斜探头探测时有漏检的危险。对于单面焊根部未焊透,类似端角反射。探头平移时,未焊透波形稳定。焊缝两侧探伤时,均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反射波幅。
    4)未熔合:当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其表面时,回波高度大,当探头平移时,波形较稳定,两侧探测时,反射波幅不同,有时只能从一侧探到。
    5)裂纹:一般来说,裂纹回波高度较大,波幅宽,会出现多峰。探头平移时,反射波连续出现,波幅有变化,探头转动时,波峰有上下错动现象。
    6)咬边反射:一般情况下,此种缺陷反射波的位置分别出现在一次与二次波的前边。当探头在焊缝两侧探伤时,一般都能发现。当探头移动出现最高反射信号处固定探头,适当降低仪器灵敏度,用手指沾油轻轻敲打焊缝边缘咬边处,观察有射信号是否有明显的跳动现象,若信号跳动则证明是咬边反射信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小地震活动;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 (8)地磁; (9)重力;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属于宏观异常的是()。

    • A、(1)(3)(11)(5)
    • B、(4)(10)(11)(12)
    • C、(2)(6)(9)(12)
    • D、(7)(8)(11)(12)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1974年,上海在()建立了主要用于地磁观测的综合前兆地震台。

    • A、佘山
    • B、南汇
    • C、松江
    • D、崇明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地震前微观前兆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形变异常。
    3.地球物理变化。
    4.地下流体的变化。

  • 第16题:

    地震是有前兆的,人们可以从地下水的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加上仪器的测定等来预测地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试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简要说明它的各种应用。


    正确答案:1.测位移电涡流式传感器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可用来测量金属件的静态或动态位移,最大量程达数百毫米,分辨率为0.1%。
    2.测厚度金属板材厚度的变化相当于线圈与金属表面间距离的改变,根据输出电压的变化即可知线圈与金属表面间距离的变化,即板厚的变化。
    3.测温度若保持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机、电、磁各参数不变,使传感器的输出只随被测导体电阻率而变,就可测得温度的变化。

  • 第19题:

    单选题
    1974年,上海在()建立了主要用于地磁观测的综合前兆地震台。
    A

    佘山

    B

    南汇

    C

    松江

    D

    崇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地震前不会出现前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常见的地震前兆有()
    A

    小震活动

    B

    水温变化、动物异常

    C

    地磁、地电、地应力变化

    D

    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物质变化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简要说明它的各种应用。

    正确答案: 1.测位移电涡流式传感器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可用来测量金属件的静态或动态位移,最大量程达数百毫米,分辨率为0.1%。
    2.测厚度金属板材厚度的变化相当于线圈与金属表面间距离的改变,根据输出电压的变化即可知线圈与金属表面间距离的变化,即板厚的变化。
    3.测温度若保持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机、电、磁各参数不变,使传感器的输出只随被测导体电阻率而变,就可测得温度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鸡飞狗叫等震前动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前兆。试简要说明原理。

    正确答案: 地震有前震,动物比人敏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