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工艺是指烧成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各种技术参数和操作要点。严格按合理的工艺参数生产,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烧成方式、烧成设备和工具等。(√)

题目

烧成工艺是指烧成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各种技术参数和操作要点。严格按合理的工艺参数生产,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烧成方式、烧成设备和工具等。(√)


相似考题
更多“烧成工艺是指烧成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各种技术参数和操作要点。严格按合理的工艺参数生产,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烧成方式、烧成设备和工具等。(√)”相关问题
  • 第1题: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偿,但应该以烧成时间为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为了合理地进行各种耐火制品的烧成,应预先确定每种制品的烧成制度,其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烧成的最高温度;在各阶段的升温速度;在上述各阶段中窑内的气氛性质;在最高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制品冷却时的降温速度;耐火制品的烧成过程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即制品在较低温度下用较长时间烧成,或在较高的温度下用较短的时间烧成。但实际上由于窑炉内传热缓慢,以及制品在窑炉内受热的不均匀性,所以用快速烧成耐火制品是有限度的。

  • 第3题:

    陶瓷产品产生表面翘曲不平的原因之一为()。

    • A、 烧成时止火温度低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 B、 釉层厚薄不均
    • C、 烧成时止火温度高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 D、 烧成气氛不当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温度升降速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简述烧结、烧成、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液相烧结和固相烧结的定义。


    正确答案: 烧结: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和熔融、溶解、烧结等,其包括范围宽,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温度。
    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温度。
    液相烧结:烧结过程有液相存在的烧结。 固相烧结:坯体在固态情况下达到致密化的烧结

  • 第6题:

    瓷器的烧成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范围如何?烧成工艺上应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主要分为预热阶段(常温~300。C),氧化分解阶段(300~950。C),高温阶段(950。C~最高烧成温度),高火保温阶段,冷却阶段。由于影响陶瓷烧成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烧成制度,通过窑炉的设备来控制窑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呈一定分布,来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

  • 第7题:

    影响熔融温度范围的因素釉料的组成、()、均匀程度、烧成温度、烧成时间。


    正确答案:细度

  • 第8题:

    简述普通陶瓷生产二次烧成工艺的特点。


    正确答案:①坯体已进行氧化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已排除,可避免釉烧时因釉面封闭后排气造成的“桔釉”、“气泡”等缺陷,有利于提高釉面光泽度和白度。
    ②素烧后坯体内有大量的细小孔隙,吸水性能改善,易上釉,釉面质量好。
    ③素烧后坯体机械强度提高,能适应施釉、印花等工序的机械化,降低半成品破损率。
    ④素烧时坯体已有部分收缩,故釉烧时收缩较小,有利于防止产品变形。
    ⑤素烧后不合格的素坯可返回配料中,故提高了釉烧的合格率,减少了原料损失。

  • 第9题:

    问答题
    瓷器的烧成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范围如何?烧成工艺上应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主要分为预热阶段(常温~300。C),氧化分解阶段(300~950。C),高温阶段(950。C~最高烧成温度),高火保温阶段,冷却阶段。由于影响陶瓷烧成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烧成制度,通过窑炉的设备来控制窑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呈一定分布,来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烧结、烧成、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液相烧结和固相烧结的定义。

    正确答案: 烧结: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和熔融、溶解、烧结等,其包括范围宽,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温度。
    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温度。
    液相烧结:烧结过程有液相存在的烧结。 固相烧结:坯体在固态情况下达到致密化的烧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陶瓷产品产生表面翘曲不平的原因之一为()。
    A

    烧成时止火温度低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B

    釉层厚薄不均

    C

    烧成时止火温度高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D

    烧成气氛不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温度升降速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烧成工艺有三要素,即()

    • A、合理的炉窑结构;合适的烧成温度;合适的烧成时间
    • B、充分的氧化气氛;工件合理摆放;产品合理的造型
    • C、合理的烧成制度;均匀受热;均匀冷却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什么是烧成率?为什么要提高烧成率?烧成率低有哪些原因?


    正确答案: 烧成率即重碱煅烧后得到纯碱的质量百分数。
    表达式为:=【煅烧后纯碱量(g)∕重碱试样量(g)】*100%重碱结晶颗粒大,含水量少,则烧成率高,重碱在煅烧炉的结垢较轻,需要反碱量也少,煅烧炉的生产能力较大,并且煅烧出每吨纯碱所消耗的蒸汽或燃料也较少,因此要求提高煅烧率。
    煅烧率低的原因有:
    ①重碱结晶品质差;
    ②过滤机转速过快,滤饼过厚,吸干时间短;
    ③真空度过低,吹风压力小;
    ④洗水流量过大,洗水温度低。

  • 第15题:

    简述烧成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生料预均化库→中间仓→固体流量计→胶带提升机→1~4级预热器→分解炉→五级预热器→回转窑→篦式冷却机→盘式输送机→熟料库。

  • 第16题:

    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


    正确答案: 这两种方法都是瓷器烧成的方法。1、一次烧成法。就是将已经干燥的生坯掛釉以后(也有不掛釉的),装入窑内,进行一次烧成(也有叫本烧的),如景德镇的细瓷青花瓷,颜色釉(郎红,祭红,乌金等色釉瓷),青花玲珑等都是经一次烧成的。2、两次烧成法。有低火素烧和高火素烧两种。前者即用低温将已经干燥的生坯烧成,然后掛釉,再入窑用高温烧成。还有一种素烧是为了增加坯体的吸水性及其强度以便容易掛釉而不致于损坏(如有些薄胎瓷胎),只将生坯烧到700-960℃左右,也叫素烧。将素烧过的熟坯掛釉后,再装入窑内,按照一次烧成法进行烧成。世界各国硬质精细日用白瓷多采用此法。后者是先将坯高温素烧(1260-1280℃),再进行低温釉烧(950-1050℃),如日用精陶和骨灰瓷等多采用此法。

  • 第17题:

    何谓烧成制度?合理的烧成制度的确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烧成制度即,陶瓷制品在烧制过程中需要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压力制度的总称。合理的烧成制度的确定应该考虑因素有:(1)坯料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的性状变化。(2)制品的尺寸及形状(3)釉烧方法(4)窑炉。

  • 第18题:

    简述低温烧成及实现低温烧成需采用的工艺措施。


    正确答案: 烧成温度有较大幅度降低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称为低温烧成。实现低温烧成需采用的工艺措施:调整坯、釉料组成;提高坯料细度。

  • 第19题:

    烧成系统正常操作时的哪些重点控制参数?


    正确答案: 烧成系统正常操作时的重点控制参数有:1)窑主机电流;2)高温风机入口温度及进、出口压力;3)一级筒出口压力与温度;4)最下一级旋风筒的理、出口及下料管温度与压力;5)各级旋风筒的温度与压力;6)窑尾温度与压力;7)窑尾及预热器出口的气体分析数据;8)篦冷机一、二室篦板及篦下温度;9)篦冷机各段电流;10)篦冷风机的电流;11)出篦冷机的熟料温度;12)入窑二次风温,入炉三次风温;13)窑头负压;14)入炉三次风负压;15)入窑喂料量;16)各输送设备电流;17)窑头、窑尾喷煤量及罗茨风机压力、电流,18)窑头余风风机入口温度;19)窑托轮温度;20)煤粉仓各点温度;21)入窑分解率;22)熟料立升重及f-CaO含量;23)窑胴体温度;24)高温风机、余风风机电流;25)高压气压力。因各企业的工艺状况不同,工艺参数的控制指标略有差异。

  • 第20题:

    填空题
    影响熔融温度范围的因素釉料的组成、()、均匀程度、烧成温度、烧成时间。

    正确答案: 细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低温烧成及实现低温烧成需采用的工艺措施。

    正确答案: 烧成温度有较大幅度降低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称为低温烧成。实现低温烧成需采用的工艺措施:调整坯、釉料组成;提高坯料细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了合理地进行各种耐火制品的烧成,应预先确定每种制品的烧成制度,其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烧成的最高温度;在各阶段的升温速度;在上述各阶段中窑内的气氛性质;在最高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制品冷却时的降温速度;耐火制品的烧成过程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即制品在较低温度下用较长时间烧成,或在较高的温度下用较短的时间烧成。但实际上由于窑炉内传热缓慢,以及制品在窑炉内受热的不均匀性,所以用快速烧成耐火制品是有限度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烧成制度包括哪些制度?烧成温度曲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烧成温度曲线的制定决定于下列因素:
    (1)烧成时坯体中的反应速度。坯体的组成、原料性质以及高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均影响反应的速度。
    (2)坯体的厚度、大小及坯体的热传导能力。
    (3)窑炉的结构、形式和热容量,以及窑具的性质和装窑密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