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合适的出钢温度是钢水能烧铸成合格钢锭必要条件,如果出钢温度高,容易造成浇注系统的严重冲刷和侵蚀,甚至发生漏钢事故。轧后废品增加,如果出钢温度低,会造成水口堵塞,无法浇铸,出钢温度不正常,浇铸出来的钢锭废品很多。
更多“出钢温度对铸锭有何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磨机的钢棒装填量对煤浆出料粒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磨机装棒量多,则出料粒度细;相反,装棒量少,则出料粒度过粗。

  • 第2题:

    钢的碳当量大小对钢的焊接性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根据一般经验,当钢的碳当量CE<0.4%时,淬硬倾向小,焊接性良好,焊接时不需预热;当钢的碳当量CE=0.4%~0.6%时,淬硬倾向较大,焊接性较差,焊接时一般需要预热;当钢的碳当量CE>0.6%时,淬硬倾向严重,焊接性差,焊接时需要较高的预热温度和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

  • 第3题:

    出钢温度受()因素影响。

    • A、钢水成分
    • B、过热度
    • C、出钢到浇铸各阶段的温降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喂线对钢液吸氮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喂线过程中对钢液吸氮有影响。主要是由于Ca气化形成Ca气泡将钢液面吹开,造成钢液面裸露,从空气中吸氮而产生的。

  • 第5题:

    空冷A604出口温度高、低,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 A604为成品塔后冷器,物料为对二甲苯;
    2) 对二甲苯凝固点约为13℃;
    3) 温度高,对二甲苯将易损失;
    4) 温度低,易凝固将增加传送阻力,增加消耗。

  • 第6题:

    浇注温度是怎样影响铸锭的组织的?


    正确答案: ①浇注温度高,将促进枝晶粗化;
    ②浇注温度高会使表面等轴晶区变窄;
    ③随着浇注温度提高,柱状晶区变宽,等轴晶变粗;
    ④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充分预热注管,有助于光亮晶的减少;
    ⑤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可减少游离化合物初晶的数目,有利于防止粗大化合物初晶的形成;
    ⑥浇注温度高有利于形成羽毛状晶,反之则抑制羽毛状晶形成;
    ⑦适当降低浇注温度,一定程度上能使晶粒细化;
    ⑧浇注温度浇注速度过高、冷却速度过大,会增大铸锭的热裂倾向;
    ⑨浇注温度会影响金属流动性、二次氧化、吸气、缩松、表面质量等。

  • 第7题:

    含碳量对钢中珠光体的量有何影响,在基体组织相同的前提下,钢中珠光体的量对钢的屈服强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在亚共析钢中,随含碳量增加,珠光体的量增加,在过共析钢中,随含碳量增加,珠光体的量减少。在基体组织相同的前提下,钢中珠光体的量增加,钢的屈服强度增加。

  • 第8题:

    问答题
    出磨气体温度高对水泥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出磨气体温度超过一定值,就要导致石膏脱水,水泥易出现假凝现象,影响到水泥质量和施工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含碳量对钢中珠光体的量有何影响,在基体组织相同的前提下,钢中珠光体的量对钢的屈服强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在亚共析钢中,随含碳量增加,珠光体的量增加,在过共析钢中,随含碳量增加,珠光体的量减少。在基体组织相同的前提下,钢中珠光体的量增加,钢的屈服强度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铸锭的凝固组织有何特点,影响铸锭组织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力学性能有方向性,晶粒粗大塑性较差;中心等轴晶区,力学性能无方向性,晶粒较细,塑性较好;
    影响铸锭组织形成的因素有冷却速度,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外加固态质点机械振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磨机钢棒装填量对煤浆出料粒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磨机装棒量多,则出料煤浆粒度过细;
    相反,装棒量少,则出料煤浆粒度过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成分过冷:
    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由于选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过冷度为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这个过冷度是由成分变化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的影响:
    在固液界面前沿无成分过冷区域时,晶体以平面长大方式生长,长大速度完全受散热条件控制,最后形成平面状的晶粒组织;在过冷区域比较小时,固液界面上的偶然突出部分,可伸入过冷区长大,突出部分约为0.1-1mm,晶体生长是稳定的凹凸不平界面以恒速向液体中推进。这种凹凸不平的界面通常称之为胞状界面,具有胞状界面的晶粒组织称为胞状组织,因为它的显微形态很像蜂窝,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它的横截面典型形态呈规则的六变形;在过冷区域较大时,则固溶体合金的结晶条件与纯金属在负温度梯度下的结晶条件相似,在固液界面上的突出部分可以向液相中突出相当大的距离,在纵向生长的同时,又从其侧面产生突出分枝,最终发展成树枝晶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钢棒配比对煤浆出料粒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磨内装粗钢棒多,则出料粒度较粗;相反,装细钢棒多,则出料粒度较细。

  • 第14题:

    出钢温度受()影响。

    • A、精炼结束温度
    • B、出钢过程温降
    • C、钢水镇静温降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钢包预热温度对钢液温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钢包壁预热温度越高,钢水的温降越小。钢水入包前20min内,钢水温度几乎直线下降。这是因为钢水刚入包时,包壁的蓄热量极大,损失于包衬的热量较多,预热温度不同,钢水在包内的温降就不同。

  • 第16题:

    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有:出钢温度、()、出钢口情况、()、合金粒度、合金投入顺序。


    正确答案:钢水中含氧量;炉渣进入钢包的量

  • 第17题:

    温度对液体的粘度有何影响?对气体的粘度又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⑴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粘度减小,温度降低时,液体粘度增大;
    ⑵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粘度增大,温度降低时,气体粘度变小。

  • 第18题:

    钢的锻造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锻件质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始锻温度是开始锻造的温度,也是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始锻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过烧和过热,但始锻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将缩短锻造操作时间,缩小锻造温度范围,增加锻造的困难。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2.终锻温度是停止锻造的温度。
    (1)终端温度过高,停止锻造后晶粒在高温下继续长大,使锻件晶粒粗大,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
    (2)终锻温度过低时,锻件塑性不良,变形困难,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碳素钢的终锻温度约为800℃,合金钢一般为800~900℃。

  • 第19题:

    出磨气体温度高对水泥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出磨气体温度超过一定值,就要导致石膏脱水,水泥易出现假凝现象,影响到水泥质量和施工的要求。

  • 第20题:

    问答题
    钢中常存杂质有哪些?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钢中常存杂质有Si、Mn、S、P等。
    Mn: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形成置换固溶体,并使铁素体强化:另一部分Mn溶于Fe3C中,形成合金渗碳体,这都使钢的强度提高,Mn与S化合成MnS,能减轻S的有害作用。当Mn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杂质存在时,它对钢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
    Si:Si与Mn一样能溶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强化,从而使钢的强度、硬度、弹性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当Si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夹杂存在时,它对钢的性能影响并不显著。
    S:硫不溶于铁,而以FeS形成存在,FeS会与Fe形成共晶,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界上,当钢材在1000℃~1200℃压力加工时,由于FeS-Fe共晶(熔点只有989℃)已经熔化,并使晶粒脱开,钢材将变得极脆。
    P:磷在钢中全部溶于铁素体中,虽可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但却使室温下的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浇注温度是怎样影响铸锭的组织的?

    正确答案: ①浇注温度高,将促进枝晶粗化;
    ②浇注温度高会使表面等轴晶区变窄;
    ③随着浇注温度提高,柱状晶区变宽,等轴晶变粗;
    ④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充分预热注管,有助于光亮晶的减少;
    ⑤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可减少游离化合物初晶的数目,有利于防止粗大化合物初晶的形成;
    ⑥浇注温度高有利于形成羽毛状晶,反之则抑制羽毛状晶形成;
    ⑦适当降低浇注温度,一定程度上能使晶粒细化;
    ⑧浇注温度浇注速度过高、冷却速度过大,会增大铸锭的热裂倾向;
    ⑨浇注温度会影响金属流动性、二次氧化、吸气、缩松、表面质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钢的锻造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锻件质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始锻温度是开始锻造的温度,也是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始锻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过烧和过热,但始锻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将缩短锻造操作时间,缩小锻造温度范围,增加锻造的困难。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2.终锻温度是停止锻造的温度。
    (1)终端温度过高,停止锻造后晶粒在高温下继续长大,使锻件晶粒粗大,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
    (2)终锻温度过低时,锻件塑性不良,变形困难,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碳素钢的终锻温度约为800℃,合金钢一般为800~9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过冷度对金属铸锭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实际生产中通常为过冷度越大,结晶趋动力越大,形核率越大,晶粒越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