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钢前将钢包开至出钢位置,出钢瞬间根据出钢钢流位置调整钢包,出钢后在见到钢流后及时调整钢包位置,将钢流冲击区调整至钢包中心,降低钢流对钢包侵蚀。出钢过程的详细操作程序包括()A、出钢1-1.5min时加入小粒白灰、萤石,合金量小(<3.5t)的钢种可以在1.5min左右加入白灰及萤石,合金量大(≥3.5t)的钢种在1.0min左右加入白灰及萤石B、其它合金依照流程依次单独加入,出钢时间的3/4以后不允许补加碳粉。出现大坨时,前后晃车,用钢流进行冲击C、白灰及合金熔化主要以“分批、对钢流加入”为主,以底吹搅

题目

出钢前将钢包开至出钢位置,出钢瞬间根据出钢钢流位置调整钢包,出钢后在见到钢流后及时调整钢包位置,将钢流冲击区调整至钢包中心,降低钢流对钢包侵蚀。出钢过程的详细操作程序包括()

  • A、出钢1-1.5min时加入小粒白灰、萤石,合金量小(<3.5t)的钢种可以在1.5min左右加入白灰及萤石,合金量大(≥3.5t)的钢种在1.0min左右加入白灰及萤石
  • B、其它合金依照流程依次单独加入,出钢时间的3/4以后不允许补加碳粉。出现大坨时,前后晃车,用钢流进行冲击
  • C、白灰及合金熔化主要以“分批、对钢流加入”为主,以底吹搅拌为辅助熔化手段,所以要求摇炉工出钢加合金过程一定要对钢流加入
  • D、出钢过程加料时机由摇炉工把握,并通知主控工操作

相似考题
更多“出钢前将钢包开至出钢位置,出钢瞬间根据出钢钢流位置调整钢包,出钢”相关问题
  • 第1题:

    电炉出钢时,常规铁合金加入钢包的顺序是什么?根据什么原理?


    正确答案: 原则上先加脱氧能力较弱的合金,后加脱氧能力较强的合金,再考虑先加成本低的合金,后加成本高的合金,为此实际加入顺序为:增C剂(当增C剂加入数量较多时,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铝)→锰铁→硅铁→铝→铬、镍、铌铁等。

  • 第2题:

    出钢时用档渣球或档渣帽档渣出钢,减少氧化性渣流入钢包,防止钢水()。


    正确答案:回磷

  • 第3题:

    对冶炼碳素钢来说,出钢时硅铁加入钢包内进行合金化过程中,有()左右被氧化。

    • A、25%
    • B、50%
    • C、75%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为提高钢的性能,稀土合金一般在()加入钢中。

    • A、兑铁前加入炉内
    • B、出钢前加入炉内
    • C、出钢时通过溜槽加入钢包中
    • D、精炼后期或连铸加入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当发生钢包漏钢时,如果正在出钢过程中,立即向上摇炉停止出钢,并分清以下情况,分别采取措施()

    • A、出钢过程中包底漏钢,钢流较大时,在炉下坑处不开车,至钢水漏完;钢包刺钢或钢流比较小时,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
    • B、出完钢开车过程中包底漏钢,如果钢水车可以运行,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
    • C、包壁漏钢:当包壁漏钢,将车立即开出,开至吊包位。负责人:摇炉工
    • D、开至吊包位后,炼钢工立即组织钢水倒包。负责人:炼钢工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为了抑制回磷现象,在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出钢前向炉内加入石灰使终渣变稠,以防止出钢前下渣;另外,在出钢时可往钢包内加入石灰粉以减弱熔渣的反应能力。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出钢后将钢包置于真空室内,盖上真空盖后抽真空使钢液内气体由液面逸出的。这种处理方式是()

    • A、RH
    • B、VD
    • C、LF
    • D、UT

    正确答案:B

  • 第8题:

    LF处理前要求转炉出钢后钢包净空≥()mm。

    • A、200
    • B、300
    • C、350
    • D、400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为提高钢的性能,希土合金一般在()加入钢中。

    • A、对铁前加入炉内
    • B、出钢前加入炉内
    • C、出钢时加入钢包中
    • D、精炼后期加入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出完钢后钢包内渣子的碱度大于终渣碱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控制钢水温度的出发点,首先是尽可能减少钢包过程温降,以降低出钢温度;其次尽可能稳定炼钢操作,提高出钢温度(),避免高温出钢;第三加强生产调度和对钢包的周转。


    正确答案:命中率

  • 第12题:

    AOD炉出钢时只能使用()钢包。

    • A、两个
    • B、一个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防止钢包回磷的主要措施有()。

    • A、出钢过程向钢包内投入少量石灰粉,稠化炉渣,降低碱度
    • B、挡渣出钢,控制下渣量
    • C、A、B均可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红包出钢,即出钢前将钢包内衬烤至发红达()℃

    • A、600~1000
    • B、700~1000
    • C、800~1000
    • D、900~1000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出钢挡渣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转炉的高氧化铁终渣在出钢过程中流入钢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钢水的二次氯化是指()。

    • A、出钢→钢包
    • B、钢包→中包→结晶器
    • C、钢包LF位→VD位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出钢时为什么钢包有回磷现象。


    正确答案: 在吹炼终期,钢中含碳量较低,脱磷反应基本上达到最大限度,在出钢过程加入的合金和脱氧剂产生的脱氧产物进入钢包中,使其碱度大大降低以及渣中的氧化性降低,致使渣中的(4CaO.P2O5)分解,(P2O5)很容易被脱氧元素(Si、Mn)所还原,使钢中的〖P〗有所提高——回磷。

  • 第18题:

    出钢时造成钢包回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回磷原因:炉渣未化好,流动性差,碱度低或终点温度过高以及钢包清洁工作较差,出钢时大量下渣或合金加入不当致使包内回磷。
    防止方法:严格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在吹炼过程中控制好炉渣和温度,维护好出钢口,杜绝出钢夹渣及大炉口下渣,采用石灰粉稠化炉渣。

  • 第19题:

    转炉出钢前钢包的烘烤温度应()。

    • A、≥800℃
    • B、≥500℃
    • C、≥1100℃
    • D、≥150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钢包的烘烤分为()。

    • A、在线周转钢包的烘烤
    • B、离线周转钢包的烘烤
    • C、新包的烘烤
    • D、出钢前烘烤
    • E、大小修包烘烤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45#钢的开浇温度按规程规定为1570℃,钢包平均降温速度为3℃/min。若出钢的钢包温度1600℃,求镇静时间应是多少?


    正确答案: (1600-1570)÷3=10分钟
    镇静时间应是10分钟

  • 第22题:

    出钢过程中按照操作要点要求在出钢过程中开底吹操作,保证()。

    • A、钢液面翻动
    • B、钢液不溅到钢包外
    • C、保证渣料及合金熔化
    • D、炉后温度合格

    正确答案:A,B,C

  • 第23题:

    转炉出钢后,钢包为什么要提倡要扒除氧化渣?


    正确答案:氧化渣中五氧化二磷(P2O5)和氧化亚铁(FeO),其含量比较高,为避免回磷,缩短还原渣成渣时间,完成还原期脱氧、脱硫的任务,所以要扒除氧化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