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采用料车上料,称量斗的有效容积应占料车的有效容积相一致。()”相关问题
  • 第1题:

    称焦漏斗的容积应与( )的有效容积相一致。

    A.受料漏斗

    B.布料器

    C.料车


    正确答案:C

  • 第2题:

    采用料车上料,称量斗的有效容积应占料车的有效容积相一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用料车上料的高炉,熔剂应加在料车的()。


    正确答案:底部

  • 第4题:

    称焦漏斗的容积应与()的有效容积相一致。

    • A、受料漏斗
    • B、布料器
    • C、料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矿槽贮料数量一般是矿槽的最大储量乘以()。

    • A、矿槽数量
    • B、矿槽的有效容积
    • C、矿槽的几何容积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料车上料,应先上()后上()。


    正确答案:焦炭;矿石

  • 第7题:

    可调量杯计量机构的下料盘上升,量杯()减少。

    • A、直径
    • B、半径
    • C、料门
    • D、有效容积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用料车上料洗炉料应加在料车的()。


    正确答案:上部

  • 第9题:

    采用料车上料,()的有效容积应占料车的有效容积相一致。


    正确答案:称量斗

  • 第10题:

    料罐的有效容积为最大矿石批重或最大焦炭批重所占容积的()倍。


    正确答案:1.0-1.2

  • 第11题:

    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混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可以采用容积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2题:

    单选题
    可调量杯计量机构的下料盘上升,量杯()减少。
    A

    直径

    B

    半径

    C

    料门

    D

    有效容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料车上料,应先上洗炉料后上矿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4题:

    称量斗的大小应()。

    • A、越大越好,保证称料不外溢;
    • B、越小越好,保证称量精度;
    • C、与秤的称量能力相适应;
    • D、适当加大,越大越好,保证称料不外溢.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称量斗的容积应与料车的()相一致。


    正确答案:不应该

  • 第16题:

    计算题:某高炉料车有效容积为14m3,装料制度是以四车为一批料,问该高炉的最大焦批为多少?(焦炭堆比重取0.5t/m3


    正确答案:当四车为一批料时,矿石和焦炭各为两车
    故最大焦批为:0.5³14³2=14t
    该高炉的最大焦批为14t。

  • 第17题:

    探尺提升与槽下称量斗阀门打开的工作时序是()。

    • A、探尺达规定料线后开始提升,称量斗闸门同时打开
    • B、探尺达规定料线后提升至待机位置,称量斗闸门立即打开
    • C、探尺达规定料线后,提升至待机位置,称量斗闸门延时一段时间打开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我国高炉的有效容积是指()之间的容积。

    • A、料线零位至铁口中心线
    • B、料线零位至死铁层上沿
    • C、料线零位至死铁层下沿
    • D、炉喉钢砖上沿至死铁层下沿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槽下烧结矿每个称量斗的容积比焦炭称量斗的容积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料车上料,石灰石单车拉,应先拉石灰石后拉矿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某有效容积2500m3高炉,矿批重63t,焦批重14t,压缩率为13%,求:从料面到风口水平面的料批数(冶炼周期)。(γ矿取1.8,γ焦取0.5,工作容积取有效容积的85%)


    正确答案: 工作容积=2500×0.85=2125
    每批料的炉内体积=(63/1.8+14/0.5)0.83=52.29m3
    到达风口平面的料批数=2125/52.29≈41
    经过41批料到达风口平面。

  • 第22题:

    料线零位至风口中心线之间的容积为高炉有效容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3题:

    斗轮堆取料机的斗轮直径为4.2米,料斗容积为0.17立方米。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