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刊校对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1题:
"三校一读"是()。
第2题:
关于校对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3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等。
第4题:
关于责任校对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第5题:
关于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6题:
校对工作的量化管理制度
保证书刊编校质量的基本要求
书刊校对次数的下限
所有校对人员都要承担的职责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第7题:
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的工作
校对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
校对时所作各种标记必须用红笔
校对是出版物发稿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
现代的“校对”是由古代的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第8题: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校对工作是机械性劳动,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
校对是编辑后、印制前对书刊内容、文字、格式等的质量把关工序
校对工作的失误将造成书刊成品的差错
第9题:
校对工作的量化管理制度
保证书刊编校质量的基本要求
书刊校对次数的下限
所有校对人员都要承担的职责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第10题:
校样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可增加校次,但不宜超过五个校次
外校人员不得独立负责一个校次
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11题:
“三校一读”是书刊校对次数的下限,不可随意减少
责任校对只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不参与各校次的具体校对
终校不可由专业技术职务低于中级的专业校对人员担任
责任校对必须由具备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重点图书、工具书应相应增加校次,以确保图书质量
第12题:
校样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可增加校次,但不宜超过五个校次
外校人员不得独立负责一个校次
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13题:
关于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优势和不足,不包括()。
第14题:
关于责任编辑制度,说法正确的有()等。
第15题:
关于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16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基本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第17题: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由责任校对、 作者和责任编辑各校对一次
任何书刊的校对都不能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还应适当增加校次
三个校次都必须采用折校方式进行校对
终校后应至少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如编辑或作者已经通读校样, 责任校对可不再通读
第18题:
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各种书刊的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具有中级或高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
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
第19题:
责任校对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责任校对应该具备中级或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责任校对必须具有至少 8 年的校对工作经历
责任校对应参与各校次的校对工作
责任校对要承担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第20题: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前提
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编辑与校对是合一的
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校对符号
编辑工作与校对工作有共同的目标
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第21题:
责任校对必须是专职校对人员
责任校对必须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
责任校对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责任校对负责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
第22题:
在识别常见中文语词差错方面比较有效
校对软件在处理普及类书刊稿件时效果较好
保证排版格式正确无误
误报和漏报是目前校对软件存在的主要不足
第23题:
书刊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检查
重点书稿要增加校次,但为控制成本,一般不能超过六次
初校、二校两个校次,至少有一个校次要由责任校对负责
外校人员不得担任终校的工作
责任校对可以独立完成初校、二校、三校的工作
第24题:
书刊扫描时通常采用JPEG格式存储
书刊扫描有平板扫描和高速扫描两种方式
纵向校对是目前效率较高和较普遍的一种校对方法
光学字符识别过程是全自动批量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