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用现代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固有道德”加以筛选,着重挑出了()。
第1题: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仁、义、礼、智、勇
C.忠、孝、仁、爱、信
D.知、礼、义、廉、耻
A,、解析:“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2题:
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得透彻:“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然后是()。
第3题:
“三纲五常”是我们传统文化一部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
第4题:
封建礼教中的“三纲五常”,属于“礼”中的()
第5题: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第6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第7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人本主义精神?()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爱心
和平
信用
尊敬
第11题:
仁
礼
勇
忠
信
第12题:
身份
契约
平等
道德
第13题:
第14题:
中国传统中伦理中“三纲”和“五常”指什么?
第15题:
我国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是指()。
第16题:
“三纲五常”是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以下属于五常范畴的有()
第17题: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第18题: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不包括()
第19题:
五常
三民
三纲
八德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仁
独
礼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