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
第1题: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被称为()。
A危险源
B事故原因
C风险源
第2题:
危险源辨识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因素以及()等四个方面。
第3题:
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动火作业管理。
第4题:
进行危险作业前,作业单位应从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物(机具、设备、器材等)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管理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系统分析,辨识出危险源,对可能产生事故的种类、诱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第5题:
()是指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介质生产装置、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别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第6题:
()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
第7题:
危害识别的范围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缺陷。
第8题:
动火作业如何分类()
第9题:
危险源可理解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10题:
精神病人从事高空作业
酒后驾驶
多工种交叉作业不协调
违章指挥
第11题:
稳定状态
调节状态
移动状态
第12题:
中止户外一切高空作业和户外水上作业,清理户外作业现场
自行驾车撤离基地
电站进入厂房应急状态
电站进入场区应急状态
第13题:
电站相关程序规定,悬挂3号风球后,()。
第14题:
危险源辨识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因素以及()等四个方面。()
第15题: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
第16题: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17题: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18题:
施工中不安全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下面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是()
第19题:
动火作业如何分类()
第20题:
利用高空作业车、带电作业车、叉车、高处作业平台等进行高处作业时,高处作业平台应处于(),需要移动车辆时,作业平台上不得载人。
第21题:
使用高空作业车、带电作业车、叉车、高处作业平台等进行高处作业时,高处作业平台应处于稳定状态,作业人员应使用()
第22题:
根据置换情况可分为置换动火与带压不置换动火。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有运行状态下的燃气生产设备、输气管道、储气容器等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在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第23题: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是指在有运行状态下的燃气生产设备、输气管道、储气容器等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在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