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槽段偏斜(弯曲)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成槽机使用前调整悬吊装置,防止偏心,机架底座应保持水平,并安设平稳;遇软硬土层交界处采取低速成槽,合理安排挖掘顺序,适当控制挖掘速度。查明成槽偏斜的位置和程度,一般可在受偏斜处吊住挖机上下往复扫孔,使槽壁正直,偏差严重时,应回填粘土到偏槽处1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施钻。

  • 第2题:

    导墙破坏或变形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按要求施工导墙,导墙内钢筋应连接;适当加大导墙深度,加固地质;墙周围设排水沟;导墙内侧加支撑;施加荷载分散设施,使受力均匀;
    处理:已破坏或变形的导墙应拆除,并用在优质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石灰)回填夯实,重新施工导墙。

  • 第3题:

    混凝土浇注时导管进泥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首批混凝土应经计算,保持足够数量,导管底端离槽底间距宜控制在0.3~0.5m之间,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保持不小于1.5m;测定混凝土上升面,确定高度后再距此提拔导管。处理:如槽底混凝土深度小于0.5m,可重新放隔水塞浇混凝土,否则应将导管提出,将槽底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吸出,重新浇筑混凝土,或改用带活底盖导管插入混凝土内,重新浇混凝土。

  • 第4题:

    水利工程维护养护过程中对于护坡损坏,利用砂袋压盖临时处理措施趋于稳定后,再采取()的方法进行处理。

    • A、裂缝漏水,先进行导渗,在进行裂缝处理
    • B、加混凝土盖面
    • C、框格加固
    • D、混凝土或砂浆和块石重新填(砌)筑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盲炮处理后应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或提交报告,说明产生盲炮的()、处理的方法、效果和预防措施。

    • A、理由
    • B、动机
    • C、历史
    • D、原因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晕针的表现、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予热荼、温糖水饮用。重者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涌泉、太冲等穴指压或针刺,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可配合其他治疗及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及精神紧张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体质虚弱的患者,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尽量采取卧位。取穴数量不宜过多,手法宜轻,医者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对于过饥、过度疲劳、大汗、大泻、大出血的患者,宜在体力恢复、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针刺。

  • 第7题: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良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球塞卡堵
    • B、混凝土堵塞于管内
    • C、灌注速度太快
    • D、导管断裂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导墙破坏或变形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按要求施工导墙,导墙内钢筋应连接;适当加大导墙深度,加固地质;墙周围设排水沟;导墙内侧加支撑;施加荷载分散设施,使受力均匀;
    处理:已破坏或变形的导墙应拆除,并用在优质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石灰)回填夯实,重新施工导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1)导管口离槽底距离过小或插入槽底泥砂中。
    (2)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石粒粒径过大,砂率过小。
    (4)浇筑间歇时间过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夹层混凝土浇筑后,地下连续墙壁混凝土内存在泥夹层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采用多槽段浇筑时,应设2~3个浇筑管同时浇筑,并有多辆砼车轮流浇注;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2~4m,导管接头应采用粗丝扣,设橡胶圈密封;首批灌入混凝土量要足够充分,使其有一定的冲击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挤出同时始终保持快速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15min,槽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应低于2m/h,导管上升速度不要过快,采取快速浇筑,防止时间过长坍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混凝土浇注时导管进泥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首批混凝土应经计算,保持足够数量,导管底端离槽底间距宜控制在0.3~0.5m之间,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保持不小于1.5m;测定混凝土上升面,确定高度后再距此提拔导管。处理:如槽底混凝土深度小于0.5m,可重新放隔水塞浇混凝土,否则应将导管提出,将槽底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吸出,重新浇筑混凝土,或改用带活底盖导管插入混凝土内,重新浇混凝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导管口离槽底距离保持比不小于1.5D;混凝土隔水塞保持比导管内径有5mm空隙;按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操作控制,保持连续浇筑;浇筑间隙要上下小幅度提动导管。
    处理:已堵管可敲击、抖动、振动或提动导管,或用长杆捣导管内混凝土进行疏通;如无效,在顶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将导管提出,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并用空气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泥浆排出,再恢复浇捣混凝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夹层混凝土浇筑后,地下连续墙壁混凝土内存在泥夹层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采用多槽段浇筑时,应设2~3个浇筑管同时浇筑,并有多辆砼车轮流浇注;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2~4m,导管接头应采用粗丝扣,设橡胶圈密封;首批灌入混凝土量要足够充分,使其有一定的冲击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挤出同时始终保持快速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15min,槽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应低于2m/h,导管上升速度不要过快,采取快速浇筑,防止时间过长坍孔。

  • 第14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1)导管口离槽底距离过小或插入槽底泥砂中。
    (2)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石粒粒径过大,砂率过小。
    (4)浇筑间歇时间过长。

  • 第15题: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在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层成槽,应采取慢速成槽,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成槽应根据土质情况选用合格泥浆,并通过试验确定泥浆密度,一般应不小于1.05;新拌制泥浆应储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才能使用,在松软砂层中成槽,应控制进尺,不要过快;槽段成槽后,紧接着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尽量不使其搁置时间过长;根据成槽情况,随时调整泥浆密度和液面标高,泥浆面必须保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单元槽段一般不超过6m,注意地面荷载不要过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挖槽时间和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冲击和高压水流冲刷。严重坍槽,要在槽内填入较好的粘土重新下钻;局部坍塌可加大泥浆密度;如发现大面积坍塌,用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坍塌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

  • 第16题:

    直送泵供水总管压力低常见原因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方法:
    1)针对用户擅自调大用水量:
    a)如运行泵电流已接近或超出额定电流,迅速开启备用泵,并控制好送水压力;
    b)报调度或与用户联络,要求将用水量迅速恢复正常;
    c)流量调整正常后,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2)针对出口逆止阀或出口阀故障:迅速切换备用泵,联络点检检查确认后检修。
    3)如泵内有空气,应迅速切换备用泵,排尽泵内空气后再投入运行。
    4)确认现场运行设备无异常,迅速联络点检检修处理。
    预防措施:
    1)与用户订立运行调整协议,运行中用水流量等需作调整,必须事前通知。
    2)据上述“2、4”点,对重要送水设备做好定期维护、检修。
    3)针对泵进空气原因,加强对备用设备进行点检中的排气确认。

  • 第17题:

    下列关于钢管内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管内混凝土浇筑可采用人工浇筑和泵送顶升压注两种方法
    • B、钢筋混凝土压注工艺为首先清洗管内污物、湿润内壁
    • C、管内混凝土的配料强度比设计强度高10%〜15%
    • D、一根钢管的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一气呵成
    • E、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办法应以人工敲击为主,超声波检测为辅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金属导管内外壁应作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作防腐处理、外壁()防腐处理。

    • A、可以不作
    • B、应作
    • C、宜作
    • D、按建设方要求不作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输煤皮带运行过程中,程控电源突然消失的现象、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象:
    1、低压皮带电机停止,高压电机继续运行。
    2、程控操作计算机停电(集控电源同时消失时)。
    3、事故拉线不起作用。
    处理:
    1、迅速恢复程控电源。
    2、迅速到就地停止高压电机运行。
    预防措施:输煤皮带运行时,禁止程控班处理程控电源,处理相关设备时交待好注意事项。

  • 第20题:

    问答题
    接头管拔不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锁头管制作精度(垂直度)应在1/1000以内,安装时必须垂直插入,偏差不大于50mm;拔管装置能力应大于1.5倍摩阻力;锁头管抽拔要掌握时机,一般混凝土达到自立强度(3.5~4h),即应开始预拔,5~8h内将管子拔出,混凝土初凝后,即应上下活动,每10~15min活动一次;吊放锁头管时要盖好上月牙槽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直送泵供水总管压力低常见原因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方法:
    1)针对用户擅自调大用水量:
    a)如运行泵电流已接近或超出额定电流,迅速开启备用泵,并控制好送水压力;
    b)报调度或与用户联络,要求将用水量迅速恢复正常;
    c)流量调整正常后,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2)针对出口逆止阀或出口阀故障:迅速切换备用泵,联络点检检查确认后检修。
    3)如泵内有空气,应迅速切换备用泵,排尽泵内空气后再投入运行。
    4)确认现场运行设备无异常,迅速联络点检检修处理。
    预防措施:
    1)与用户订立运行调整协议,运行中用水流量等需作调整,必须事前通知。
    2)据上述“2、4”点,对重要送水设备做好定期维护、检修。
    3)针对泵进空气原因,加强对备用设备进行点检中的排气确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在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层成槽,应采取慢速成槽,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成槽应根据土质情况选用合格泥浆,并通过试验确定泥浆密度,一般应不小于1.05;新拌制泥浆应储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才能使用,在松软砂层中成槽,应控制进尺,不要过快;槽段成槽后,紧接着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尽量不使其搁置时间过长;根据成槽情况,随时调整泥浆密度和液面标高,泥浆面必须保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单元槽段一般不超过6m,注意地面荷载不要过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挖槽时间和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冲击和高压水流冲刷。严重坍槽,要在槽内填入较好的粘土重新下钻;局部坍塌可加大泥浆密度;如发现大面积坍塌,用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坍塌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良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

    球塞卡堵

    B

    混凝土堵塞于管内

    C

    灌注速度太快

    D

    导管断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