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正确的做法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第5题:
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6题:
在进行框剪结构设计时,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从而增大梁端的负弯矩。
第7题:
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次梁、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第8题:
跨中
固定端
自由端
铰接点
第9题: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第10题:
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进行调幅;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及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可进行调幅;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只有现浇框架可以进行调幅;
只有在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可进行调幅。
第11题:
0.8
0.75
0.7
0.65
第12题:
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
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
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16题:
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第17题: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第18题:
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组合
先对竖向荷载作用及水平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对组合弯矩进行调幅
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均可进行调幅
第19题:
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单跨连续梁(板)
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按塑性变形方法计算
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与次梁的内力计算,考虑弹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
连续梁、板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第20题: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和连续次梁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允许支座出现塑性铰,将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调低,即减少负弯矩,调整的幅度,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第21题:
人为减少梁端弯矩
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
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
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
第22题:
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
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
第23题: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