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题目

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沉管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流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桩机就位→上料→锤击(振动)沉管→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B、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成桩
    C、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D、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上料→成桩


    答案:C
    解析:
    沉管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流程: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参见教材P53。

  • 第2题: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不包括( )

    A.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不深
    B.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
    C.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
    D.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

    答案:A
    解析: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

  • 第3题:

    下列哪项不能导致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是()。

    • A、砼浇筑太快
    • B、钢筋笼未固定
    • C、泥浆比重过小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钢筋笼难以放入槽孔内或上浮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1)槽壁凹凸不平或弯曲。
    A.钢筋笼尺寸不准,纵向接头处产生弯曲。
    B.钢筋笼重量太轻,槽底沉渣过多。
    C.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定位块过于凸出。
    (2)导管埋入深度过大或混凝土浇筑速度过慢,钢筋笼被托起上浮。

  • 第5题:

    简述在灌注水下砼时,钢筋笼上浮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少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上浮,
    (2)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治钢筋笼上浮。
    (3)浇筑砼之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护筒上,可防治钢筋笼上浮。

  • 第6题:

    钢筋笼上浮原因()

    • A、导管提升不及时
    • B、砼进入钢筋笼底部浇注速度过慢
    • C、钢筋笼未固定
    • D、泥浆浓度过大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人工挖孔桩基础时挖孔完成后,应当天(),并及时将桩身钢筋笼就位和浇注混凝土。


    正确答案:验收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在灌注水下砼时,钢筋笼上浮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少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上浮,
    (2)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治钢筋笼上浮。
    (3)浇筑砼之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护筒上,可防治钢筋笼上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钢筋笼上浮原因()
    A

    导管提升不及时

    B

    砼进入钢筋笼底部浇注速度过慢

    C

    钢筋笼未固定

    D

    泥浆浓度过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钢筋笼难以放入槽孔内或上浮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1)槽壁凹凸不平或弯曲。
    A.钢筋笼尺寸不准,纵向接头处产生弯曲。
    B.钢筋笼重量太轻,槽底沉渣过多。
    C.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定位块过于凸出。
    (2)导管埋入深度过大或混凝土浇筑速度过慢,钢筋笼被托起上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钻孔桩钢筋笼与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错误的有( )。
    A

    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 

    B

    钢筋笼放人泥浆后5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C

    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45mm 

    D

    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E

    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
    1)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偏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笼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得钢筋笼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时,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4)导管埋深过大,底部混凝土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在沉放导管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垂直度,使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要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两倍;
    2)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质量;
    3)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随时观测混凝土面位置,接近钢筋笼底时,控制混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
    4)浇灌前应确认导管与钢筋笼之间无挂带现象;
    5)浇筑前应检查钢筋笼的固定质量,浇筑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钢筋笼松动,应及时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钻孔桩钢筋笼与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错误的有()。

    A、 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
    B、 钢筋笼放入泥浆后5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C、 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45mm
    D、 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E、 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答案:B,C
    解析:
    2018新教材P46页中间靠下。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防止变形。灌注桩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 第14题:

    关于旋挖桩的湿作业成孔施工工序,正确的说法是( )。

    A.成孔→清孔→埋设护筒→制备泥浆→制安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B.制备泥浆→成孔→清孔→埋设护筒→制安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C.制备泥浆→成孔→埋设护筒→清孔→制安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D.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成孔→清孔→制安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旋挖桩成孔。
    【选项分析】钻(冲)孔灌注桩和旋挖桩的湿作业成孔有以下施工工序: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成孔→清孔→制安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 第15题:

    下列哪项不会导致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是()

    • A、砼浇筑太快
    • B、钢筋笼未固定
    • C、泥浆比重过小
    • D、提升导管速度过快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桩基施工钢筋笼吊装时,若现场控制到位,钢筋笼外侧可不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垫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灌注水下砼时,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埋管较少,下料过快,冲击过大,造成钢筋笼上浮。

  • 第18题:

    基桩施工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出现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导管埋得过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判断题
    基桩施工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出现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导管埋得过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会导致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是()
    A

    砼浇筑太快

    B

    钢筋笼未固定

    C

    泥浆比重过小

    D

    提升导管速度过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钢筋笼上浮”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背景材料: 某桥基础为6根¢2.0m的桩基,桩长20m,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黏土、砂砾石、泥岩,承包人拟选用冲爪钻成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使用前进行了水密试验,为防止导管沉放过程中接触钢筋笼,导管居中后快速沉放,并将导管底部沉放到距桩底1m处,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存在哪些问题? 2、防治钢筋笼上浮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还应进行导管的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导管底部距桩底的距离一般为0.25~0.4m.(见教材第319页和333页.)
    2、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
    考点解读: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这里指的是灌注桩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现象.)
    1.原因分析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2.防治措施
    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止钢筋笼上浮.此外,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旁站监理的工序是()。
    A

    试验工程

    B

    安放钢筋笼

    C

    浇筑混凝土

    D

    以上所有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污泥上浮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由于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程度较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了反硝化,产生氮气,粘附在污泥上形成上浮。
    防止措施:加大污泥回流比、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