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汽温变化如何调整?”相关问题
  • 第1题:

    汽温过高如何调整?


    参考答案:(1)当气温升高,锅炉应相应增大减温水量
    (2)当减温水量增到最大时,气温仍然很高,可采取下列措施调整燃烧在允许范围内,减少过剩空气,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提高给水温度,减少饱和蒸汽消耗量或停用饱和蒸汽。

  • 第2题:

    直流锅炉汽压调整是调整锅炉的给水量,必然导致汽温变化,说明两者调整是相互关联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说明不同型式的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对流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半辐射式过热器的气温特性介与对流、辐射式过热器之间,其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略有升高。

  • 第4题:

    锅炉汽温的调整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锅炉正常运行时,主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71±5℃以内,再热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69±5℃,两侧偏差小于10℃。
    2、主汽温超过581℃或再热汽温超过579℃及时停运上层磨,机侧汽温超过594℃立即手动MFT。主蒸汽温度的调整是通过调节燃料与给水的比例,控制中间点焓值为基本调节,并以减温水作为辅助调节来完成的。在锅炉直流工况以后启动分离器要保持20-30℃左右的过热度,当中间点焓值变化较大时,应适当调整煤水比例,以减小焓值的偏差,控制主蒸汽温度正常。
    3、锅炉正常运行中启动分离器内蒸汽温度达到饱和值是煤/水比严重失调的现象,要立即针对形成异常的根源进行果断处理(增加热负荷或减水),如果是制粉系统运行方式或炉膛热负荷工况不正常引起,要对煤/水比进行修正。如炉膛工况暂时难以更正,煤/水比修正不能将分离器过热度调整至正常要解除给水自动进行手动调整。
    4、主蒸汽一、二级减温水是主汽温度调节的辅助手段,一级减温水用于保证屏式过热器不超温,二级减温水用于对主蒸汽温度的精确调整。正常运行时,一级、二级减温水应保持有一定的调节余量。在一、二级减温水手动调节时要考虑到受热面系统存在较大的热容量,汽温调节存在一定的惯性和延迟,在调整减温水时要注意监视减温器前后的介质温度变化,注意不要猛增、猛减,要根据汽温偏离的大小及减温器后温度变化情况平稳地对蒸汽温度进行调节;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调节减温水要注意,减温后的温度必须保持20℃以上过热度,防止过热器积水。
    5、再热蒸汽温度主要通过尾部烟道挡进行调整,再热蒸汽温度主要通过调节尾部烟道烟气挡板开度控制。再热汽温降低时,再热器烟道烟气挡板开启;再热汽温升高时,过热器烟道烟气挡板开启。过热器烟道挡板开度低于72%时,再热器烟道挡板维持85%开度。过热器烟道挡板开度超过72%时,两套挡板同时动作,过热器烟道挡板开启,再热器挡板向关闭方向动作。负荷低于85%时再热器烟道烟气挡板全开。当再热器出口温度超过574℃,再热器事故减温水投入参与汽温控制。正常运行中要尽量避免采用事故水进行汽温调整,以免降低机组循环效率。
    6、在再热蒸汽温度手动调节时,要考虑到受热面系统存在较大的热容量,汽温调节存在一定的惯性和延迟,在调整再热蒸汽温度时注意不要猛开、猛关烟气挡板,事故减温水的调节要注意减温器后蒸汽温度的变化,防止再热蒸汽温度振荡过调。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减温水,防止减温水不能及时蒸发造成受热面积水,事故减温水调节时要注意减温后的温度必须保持20℃以上过热度,防止再热器积水。
    7、锅炉运行中在进行负荷调整、启、停制粉系统、投停油枪、炉膛或烟道吹灰等操作以及煤质发生变化时都将对汽温产生扰动,在上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蒸汽温度的监视和调整。 高加投停时,沿程受热面工质温度随着给水温度变化逐渐变化,要严密监视给水、省煤器出口、螺旋管出口工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待启动分离器出口蒸汽温度开始变化,通过在协调模式下修正煤/水比或手动调整的情况下维持燃料量不变调整给水量,参照启动分离器出口蒸汽温度和一、二级减温水门开度控制沿程蒸汽温度在正常范围内。高加投、停后由于机组效率变化,在汽温调整稳定后应注意适当减、增燃料来维持机组要求的负荷。
    8、在蒸汽温度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受热面金属温度监视,蒸汽温度的调整要以金属温度不超限为前提进行调整,金属温度超限要适当降低蒸汽温度或降低机组负荷并积极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 第5题:

    大型单元机组在滑压运行时,机组功率变动后,汽轮机前主蒸汽工况的变化情况为().

    • A、主蒸汽压力变化但汽温则维持不变
    • B、主蒸汽压力和汽温都不变
    • C、主蒸汽压力不变但汽温变化
    • D、主蒸汽压力和汽温都变化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汽-汽热交换器如何调节汽温?它适用于那种锅炉?


    正确答案: 1.热交换器是用过热蒸汽做加热介质进行再热气温调节的装置。过热蒸汽在管内流再热蒸汽在壳侧流动,当负荷降低时,再热气温降低,辐射过热器气温升高,正好用来加热再热气温。
    2.汽-汽热交换器适用于具有辐射式过热器的锅炉。

  • 第7题:

    汽温调整方法?


    正确答案: 1)正常运行时主汽温度的调整,可用调整一、二级减温水量的方法,一级减温水作为粗调整,二级减温水为细调,并投入自动,再热蒸汽温度调整用调整再热蒸汽减温水量的方式。
    2)改变燃烧器的运行方式。
    3)调整火焰中心。
    4)调整一、二次风的配比。
    5)受热面吹灰。
    6)必要时改变过剩空气系数。

  • 第8题:

    锅炉汽温的调整。


    正确答案: (1)锅炉负荷超过50%BMCR,过、再热汽温控制在541(+5,3.-10)℃,当负荷<50%BMCR时,过、再热汽温按曲线控制。
    (2)正常情况下控制低过出口汽温≯415°C,屏过出口汽温≯461℃。
    (3)减温水量控制不应大起大落,两侧喷水量应尽量接近,两侧汽温偏差≯15℃。若喷水量过大或两侧喷水量、汽温偏差过大,应采取吹灰、燃烧调整等手段进行调整。
    (4)再热汽温依*烟气挡板调节,当再热器出口汽温>541℃而再热器侧挡板已关至60%时,方可投入事故喷水,低负荷尽量不用事故喷水。
    (5)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器汽温时,应保证再热器侧和过热器侧挡板开度之和应>100%。
    (6)锅炉负荷≤10%BMCR时,不得投用喷水减温器。初投喷水时,应特别注意喷水后汽温变化,防止汽温骤降或蒸汽带水进入过热器或再热器。
    (7)正常运行中,减温水控制投入“自动”运行,任何人不得随便解除,当减温水自动失灵或事故情况下,减温自动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时,方可解除自动,34改手动调节。

  • 第9题:

    如何利用减温水对汽温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 目前汽包锅炉过热汽温调整一般以喷水减温为主,大容量锅炉通常设置两级以上的减温器。一般用一级喷水减温器对汽温进行粗调,其喷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减温器前汽温的高低,应能保证屏过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值。二级减温器用来对汽温进行细调,以保证过热蒸汽温度的稳定。

  • 第10题:

    问答题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调节汽温的手段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有:蒸汽负荷、炉膛热负荷、烟气温度、火焰中心、炉膛负压、送风量、减温水量、给水温度、蒸发受热面结渣和积灰的影响等。调节汽温的手段有:用烟气侧扰动作为手段,烟气再循环、改变喷燃器角度等;用减温水侧扰动,如喷水减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定性画出并分析辐射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汽温超温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1)画图略。锅炉负荷增大时,蒸汽流量增大超过炉内平均温度的增加量,此时辐射传热量的增加少于蒸汽流量的增加,故工质焓升降低。所以随锅炉负荷增大,出口汽温下降。
    (2)分隔烟道挡板;降低火焰中心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说明不同型式的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对流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半辐射式过热器的气温特性介与对流、辐射式过热器之间,其出口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略有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汽温调整有何规定?
    (1)锅炉负荷超过50%BMCR,过、再热汽温控制在541(+5,-10)℃,当负荷<50%BMCR时,过、再热汽温按曲线控制。
    (2)正常情况下控制低过出口汽温≯415℃,屏过出口汽温≯461℃。减温水量控制不应大起大落,两侧喷水量应尽量接近,两侧汽温偏差≯15℃。若喷水量过大或两侧喷水量、汽温偏差过大,应采取吹灰、燃烧调整等手段进行调整。
    (3)再热汽温依靠烟气挡板调节,当再热器出口汽温>541℃而再热器侧挡板已关至60%时,方可投入事故喷水,低负荷尽量不用事故喷水。
    (4)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器汽温时,应保证再热器侧和过热器侧挡板开度之和应>100%。
    (5)锅炉负荷≤10%BMCR时,不得投用喷水减温器。初投喷水时,应特别注意喷水后汽温变化,防止汽温骤降或蒸汽带水进入过热器或再热器。
    (6)正常运行中,减温水控制投入“自动”运行,任何人不得随便解除,当减温水自动失灵或事故情况下,减温自动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时,方可解除自动,改手动调节。

  • 第14题:

    锅炉汽温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过热器汽温主要通过(煤水比)调节和(两级)喷水减温控制。再热器汽温采用(燃烧器摆角)调节。

  • 第15题: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调节汽温的手段有哪些几种?


    正确答案: 因素有:蒸汽负荷、炉膛热负荷、烟气温度、火焰中心、炉膛负压、送风、减温水量、给水温度、蒸发受热面结渣和积灰的影响等。
    调节汽温的手段有:用烟气侧扰动作为调节手段,如用烟气再循环和改变喷燃角度等;用减温水侧扰动作用,如用喷水减温器进行调温。

  • 第16题:

    如何进行汽温调整?


    正确答案: (1)锅炉负荷超过50%BMCR,过、再热汽温控制在541(+5,-10)℃,当负荷<50%BMCR时,过、再热汽温按曲线控制。
    (2)正常情况下控制低过出口汽温≯415℃,屏过出口汽温≯461℃。
    (3)减温水量控制不应大起大落,两侧喷水量应尽量接近,两侧汽温偏差≯15℃。若喷水量过大或两侧喷水量、汽温偏差过大,应采取吹灰、燃烧调整等手段进行调整。
    (4)再热汽温依靠烟气挡板调节,当再热器出口汽温>541℃而再热器侧挡板已关至60%时,方可投入事故喷水,低负荷尽量不用事故喷水。
    (5)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器汽温时,应保证再热器侧和过热器侧挡板开度之和应>100%。4.3.6锅炉负荷≤10%BMCR时,不得投用喷水减温器。初投喷水时,应特别注意喷水后汽温变化,防止汽温骤降或蒸汽带水进入过热器或再热器。
    (6)正常运行中,减温水控制投入“自动”运行,任何人不得随便解除,当减温水自动失灵或事故情况下,减温自动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时,方可解除自动,改手动调节。

  • 第17题:

    定性画出并分析辐射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汽温超温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1)画图略。锅炉负荷增大时,蒸汽流量增大超过炉内平均温度的增加量,此时辐射传热量的增加少于蒸汽流量的增加,故工质焓升降低。所以随锅炉负荷增大,出口汽温下降。
    (2)分隔烟道挡板;降低火焰中心高度

  • 第18题:

    锅炉汽温变化如何调整,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汽温的调节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烟气侧的调节和蒸汽侧的调节。所谓蒸汽侧的调节,是指通过改变蒸汽的热焓调节汽温(如:喷水式减温器);:烟气侧的调节是通过改变锅炉内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分配比例的方法(如:摆动式燃烧器、烟气再循环)或改变流经过热器的烟气量的方法来调节过热蒸汽温度(如:烟气档板)。
    1.过热汽温调节:
    目前汽包锅炉过热汽温调整一般以喷水减温为主,大容量锅炉通常设置两极以上的减温器。直流锅炉主要是通过燃料量与给水量比例进行调节,维持中间点温度,喷水减温作修正。
    指导:汽包锅炉汽温调节以一级喷水减温作为粗调,其喷水量取决于减温器前汽温的高低,应保证屏过壁温不超过允许值;二级喷水减温作为细调,以保证过热蒸汽温度的稳定。直流锅炉汽温调节主要以确保合理的燃料与给水之比作为粗调,在此基础上以减温水作为细调,对过热汽温进行最后的修正。
    2.再热汽温调节:
    再热汽温常用的调节方法有烟气档板、烟气再循环、摆动式燃烧器以及事故喷水减温等。
    指导:事故喷水在运行中尽量不用,影响机组热效率。尽量使用烟气侧调节,作为调节再热汽温调节的主要手段。
    应注意的是在低负荷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喷水减温,调整燃烧方法和烟气侧调节相结合,来控制汽温。如果低负荷使用喷水减温,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低汽温,对安全不利。在投汽温自动调节器时,应保持汽温稳定。

  • 第19题:

    当汽轮机进汽量增大时,凝汽式汽轮机各非调节级的中间级和末级的级前后压差如何变化;调整抽汽式汽轮机调整抽汽口前一级的级前后压差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当汽轮机进气量增大时,凝气式汽轮机非调节级的各中间级前后压力比不变,即各中间级焓降不变,或者变化不大。末级前后压差增大。(调整抽气式的同理)

  • 第20题: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燃料量的变化;
    2)炉膛负压的变化;
    3)一、二次风比例的变化;
    4)过剩空气量的变化;
    5)给水温度的变化;
    6)锅炉负荷的变化;
    7)锅炉水位的变化;
    8)煤质的变化;
    9)减温水量的变化;
    10)煤粉细度的变化;
    11)制粉系统的启动和停止;
    12)受热面的积灰和结焦。

  • 第21题:

    问答题
    锅炉汽温的调整。

    正确答案: (1)锅炉负荷超过50%BMCR,过、再热汽温控制在541(+5,3.-10)℃,当负荷<50%BMCR时,过、再热汽温按曲线控制。
    (2)正常情况下控制低过出口汽温≯415°C,屏过出口汽温≯461℃。
    (3)减温水量控制不应大起大落,两侧喷水量应尽量接近,两侧汽温偏差≯15℃。若喷水量过大或两侧喷水量、汽温偏差过大,应采取吹灰、燃烧调整等手段进行调整。
    (4)再热汽温依靠烟气挡板调节,当再热器出口汽温>541℃而再热器侧挡板已关至60%时,方可投入事故喷水,低负荷尽量不用事故喷水。
    (5)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器汽温时,应保证再热器侧和过热器侧挡板开度之和应>100%。
    (6)锅炉负荷≤10%BMCR时,不得投用喷水减温器。初投喷水时,应特别注意喷水后汽温变化,防止汽温骤降或蒸汽带水进入过热器或再热器。
    (7)正常运行中,减温水控制投入“自动”运行,任何人不得随便解除,当减温水自动失灵或事故情况下,减温自动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时,方可解除自动,34改手动调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当汽轮机进汽量增大时,凝汽式汽轮机各非调节级的中间级和末级的级前后压差如何变化;调整抽汽式汽轮机调整抽汽口前一级的级前后压差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 当汽轮机进气量增大时,凝气式汽轮机非调节级的各中间级前后压力比不变,即各中间级焓降不变,或者变化不大。末级前后压差增大。(调整抽气式的同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汽温变化如何调整?

    正确答案: 目前汽包锅炉过热汽温调整一般以喷水减温为主,大容量锅炉通常设置两级以上的减温器。一般用一级喷水减温器对汽温进行粗调,其喷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减温器前汽温的高低,应保证屏过管辟温度不超过允许值。二级减温器用来对汽温进行细调,以保证过热蒸汽温度的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