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当土层冻深为1.5m时,在地表铺上一层()cm厚的泡沫,可保证其下部土层不发生冻结。A、8B、12C、15D、10”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基础防渗层符合要求的是()。

    A:0.5m厚、渗透系数为1*10-7cm/s的粘土层
    B:0.5m厚、渗透系数为1*10-6cm/s的粘土层
    C:1m厚、渗透系数为1*10-7cm/s的粘土层
    D:1m厚、渗透系数为1*10-6cm/s的粘土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堆放要求中说明,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 第2题:

    下列各项中,在选择基础埋深时通常会遇到的情况有()。
    A.在整个压缩层范围内均为承载能力良好的低压缩性土层
    B.在整个压缩层范围内均为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
    C.地基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
    D.地基下部为中性土层


    答案:A,B,C
    解析:
    通常,在选择基础埋深时会遇到的情况有:①在整个缩层范围内均为承载能力良好的低压缩性土层,此时基础埋深可按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构造要求的最小值选取;②在整个压缩层范围内均为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此时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作为持力层,可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而后再考虑建筑功能和结构构造要求选定基础埋深;③地基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情况,当软弱土层厚度较小(一般取小于2m)时,宜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当软弱土层厚度较大时,应从施工技术和工程造价等诸方面综合分析天然地基基础、人工地基基础或深基础形式的优劣,从中选出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埋深;④浅层土为良好的地基持力层而其下为软弱下卧层,此时基础应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形式,这种情况中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及基础沉降要求对基础埋深的确定影响很大。

  • 第3题:

    关于基坑开挖预留土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挖土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0~15cm
    B.机械开挖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结合人工挖掘修整
    C.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30cm
    D.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保留土层厚度为30~40cm

    答案:B
    解析:
    2020/2019版教材P89
    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150 ~ 300mm —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 200 ~ 300mm 厚土层人工挖除。

  • 第4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第2款,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在8度时不小于13时可判为不液化土,因为14>13,故粉土层不液化。
    db=1.5m0=8,代入第4.3.2条第3款式(4.3.3-3),
    du+dw=(7.8+5)m=12.8m>1.5d0+2db-4.5=1.5x8+2x2-4.5=11.5(m),故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 第5题:

    当隧道埋深较浅,且洞顶土层风化严重时,为控制地表沉降,可在盾壳上注入()。

    • A、泡沫
    • B、水泥砂浆
    • C、膨润土
    • D、砂浆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喷水池的基础垫层设计尺寸要求是()。

    • A、灰土层20cm,C10砼10cm
    • B、灰土层30cm,C10砼10—20cm
    • C、灰土层30cm,C10砼30cm
    • D、灰土层50cm,C10砼10cm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为()。


    正确答案:冻胀丘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基坑开挖预留土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挖土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0~15cm

    B

    机械开挖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结合人工挖掘修整

    C

    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30cm

    D

    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保留土层厚度为30~40c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当土层冻深为1.5m时,在地表铺上一层()cm厚的泡沫,可保证其下部土层不发生冻结。
    A

    8

    B

    12

    C

    15

    D

    1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8m,地基由均匀的碎石土组成,场地位于城市市区,该城市市区人口为35万人。冻土层内冻前天然含水量的平均值为16%,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5m,则该地区基础设计冻深为()m。()
    A

    1.8

    B

    2.04

    C

    2.27

    D

    2.1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土层,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160.67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率为30%,塑限为22%,液限为45%,其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小于60%,当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为2.8m,地下水位埋深为3.5m,地面标高为160.85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A

    弱冻胀

    B

    冻胀

    C

    强冻胀

    D

    特强冻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附录G的表G.0.1可知,由于塑限+5=27<含水量=30≤塑限+9=31,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3.5-2.8=0.7m<2m。
    该黏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
    η=[Δz/(h-Δz)]×100%=(160.85-160.67)/[2.8-(160.85-160.67)]=6.87%式中,Δz为地表冻胀量(mm);h为冻结土厚度。
    查规范附录表G.0.1可知该土层为强冻胀。
    又由表中注,塑性指数=液限-塑限=45-22=23>22,所以冻胀等级降低一级(原因:塑性指数越大,黏粒含量越多,渗透系数越小,阻碍毛细水上升,冻胀性越低)。综上可知该黏土层的冻胀类别为冻胀。

  • 第12题:

    单选题
    硬质泡沫板防冻在基础底板面铺一层硬质泡沫塑料,10cm厚塑料的隔热效果约等于()m厚的土层。
    A

    2

    B

    1.5

    C

    1

    D

    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土质为疏松饱和的粉土
    B.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密实细砂
    C.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黏土
    D.地下水位很深,土质为密实的粉细砂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冻胀的只是其上的小部分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 1.5m处时,一旦冻胀就会影响到其上部分。A项土质为疏松饱和粉土,更容易发生冻胀和液化。

  • 第14题:

    某多年冻土层为黏性土,冻结土层厚度为2.5m,地下水埋深为3.2m,地表标高为194.75m,已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194.62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量ω=27%,塑限ωP=23%,液限ωL=46%,根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A、 不冻胀
    B、 弱冻胀
    C、 冻胀
    D、 强冻胀

    答案:B
    解析: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附录D.0.1条规定,多年冻土的季节融化土层具有夏季融化下沉、秋冬季再次冻结时具有体积膨胀的特性,其冻胀性分级应符合表D.0.1的规定。

  • 第15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5-18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地表冻胀量与冻层厚度的比值
    • B、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地表冻胀量与设计冻深的比值
    • C、设计冻深为冻层厚度与地表冻胀量之差值
    • D、设计冻深为冻层厚度与基础底面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之差值

    正确答案:B,C

  • 第17题:

    硬质泡沫板防冻在基础底板面铺一层硬质泡沫塑料,10cm厚塑料的隔热效果约等于()m厚的土层。

    • A、2
    • B、1.5
    • C、1
    • D、2.5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关于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 A、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是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土层喷水冒砂的厚度
    • B、构成覆盖层的非液化土层除天然地层外,还包括堆积5年以上或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的人工填土层
    • C、当覆盖层中夹有软土层时不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 D、覆盖层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液化土层顶面算至地表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计划在冬季施工的沟槽,宜在地面冻结前,先将地面刨松一层,厚度根据当地冻土层情况而定,一般厚300mm,作为防冻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地表冻胀量与冻层厚度的比值

    B

    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地表冻胀量与设计冻深的比值

    C

    设计冻深为冻层厚度与地表冻胀量之差值

    D

    设计冻深为冻层厚度与基础底面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之差值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摩擦桩适用于软弱土层较厚,下部有中等压缩性土层,坚硬土层距地表较深的情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水库库址区位于7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主要受近震影响,场地表层为2.0m厚的硬塑黏土层,地下水位埋深为1.0m,2.0~6.0为砂土层,在4.0m处进行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为11击,蓄水后,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砂土层中黏粒百分含量为2%,砂土层下为基岩,该库址区砂土的液化性为()。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A

    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是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土层喷水冒砂的厚度

    B

    构成覆盖层的非液化土层除天然地层外,还包括堆积5年以上或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的人工填土层

    C

    当覆盖层中夹有软土层时不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D

    覆盖层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液化土层顶面算至地表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