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下水监测就是为了掌握区域地下水的()情况,探索其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提供资料。
第1题:
饱和区监测是指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监测,目的是为了提供场地运营前后的地下水水质情况,饱和区监测地下水网点一般设置在填埋场填埋区内
第2题:
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第3题:
区域地下水监测就是为了掌握区域地下水的()情况,探索其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提供资料。
第4题: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应当坚持日常观测工作;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前,应当每()观测1次;待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后,应当每月观测()。
第5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区域包括()。
第6题: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规定,对地下水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区域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布设监测井采样。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
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区域或流域地下水位变化量
区域或流域地下水水质变化量
第9题: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现状水位监测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
若掌握近2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
第10题:
静态
动态
瞬态
稳态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湿地
地下水可能出现的土壤次生盐债化区域
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
第13题: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设置一个或数个背景值监测井。
第14题:
地下水水质基本监测站的布设密度,宜控制在同一地下水类型区内水位基本监测站布设密度的()%左右,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复杂的区域或地下水污染区应适当()。
第15题:
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第16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属于集中参数方法,适宜进行()评价。
第17题:
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承压水监测频率可以根据质量变化情况确定,宜每年2次
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指标以常规指标为主,为便于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核,应补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游离二氧化碳指标
依据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应定期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价
采用适用的水质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有效确认和验证
第21题:
监测地下水水力坡度
监测地下水基本水质因子变化趋势
监测含水层渗透系数变化
监测地下水特征水质因子浓度变化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承压水监测频率可以根据质量变化情况确定,宜每年2次;
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指标以常规指标为主,为便于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核,应补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游离二氧化碳指标;
依据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应定期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价;
采用适用的水质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有效性确认和验证
第24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
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上游区域
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