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信息编码的水文要素值采用实际()。
第1题:
在一份水情信息编码中,可编列多个水文要素的信息。要素标识符与其数据应(),标识符在前,数据紧列其后。
第2题:
采用水情信息编码同时编报()的信息时,可重复编写水情站码、观测时间、要素标识符和数据。从第二个水情站开始,前面由水情站码引导符;();引导,中间用空格分隔。但在一份信息编码中,最多可连续编列20个水情站的信息。
第3题:
对需要发送的有关水情信息,要从已有的()记录(人工观测或自记记录)中摘录、登记到专门的登记薄,并进行核对和合理性检查,再进行水情信息编码。
第4题:
在水情信息编码中,数据(值)要填列在与所属水文要素相对应的()处,并用空格分隔。
第5题:
水情信息编码校核时,对拟报的原始水情信息检查核对后,要按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检查编码的基本格式、()、具体项目编码格式是否正确。
第6题:
水文勘测中级工应能实施水情信息的编码与译码。
第7题:
水文规律
管理规则
基本规律
基本规则
第8题:
测验值或分析值
观测值或计算值
估算值或预报值
整编值或插补值
第9题:
北京时间;24
格林威治时间;24
东京时间;12
伦敦时间;12
第10题:
水文数据
水情编码
电文编码
计算机识别码
第11题:
规定位置
左边位置
中间位置
右边位置
第12题:
无数水情站;TS
一个水情间;TS
十个水情站;ST
多个水情站;ST
第13题:
根据水情站站类和水情信息的特性,水情信息编码分为降水(编码分类码为P,后面其他仅类写码符)、河道(H)、水库或湖泊(K)、闸坝(Z)、泵站D、潮汐(T)、墒情(M)、地下水(G)、特殊水情(Y)、()(F)等10类。
第14题:
水文信息传输要按照《水文信息编码标准》的方法整理水文数据,接收到水文信息后要翻译成()常规格式及注记提供使用。
第15题:
水情信息编码的水文要素观测时间采用()(120°E标准时),并以()小时法计时。
第16题:
水情信息编码的水文要素()采用北京时间(120°E标准时),并以24小时法计时。
第17题:
水情信息编码格式由编码格式标识符、()、观测时间码、要素标识符、数据和结束符;NN;组成。
第18题:
水情信息编码采用()加数据(值)描述的方法,表示水文要素的标识及属性。
第19题:
水文编码
水情站码
测站编码
水情电码
第20题:
编列其一
分开编列
成对编列
单独编列
第21题:
数码标识符
数码符号
代码标识符
代码符号
第22题:
分析时间
计算时间
整编时间
观测时间
第23题:
水文计算
水文测验
水文预报
水文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