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采用选点法测验含沙量,五点法测点的相对水深位置是水面、0.2、()、0.8及河底。
第1题:
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三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
第2题:
垂线选点法先测量垂线水深,在水深范围抽样布置()。测量各点的流速;测量各点的含沙量,或采取含沙水(沙)样到泥沙实验室测定含沙量。
第3题:
畅流期采用五点法测速时,若要利用该资料计算垂线半深流速系数,则需要插补()。
第4题:
垂线采用混合法测验含沙量,应用积时式仪器按取样历时比例取样混合时,相对水深位置0.2、0.6、0.8三点法各点取样历时分别为垂线总取样历时t的1/3、1/3、1/()。
第5题:
悬沙测验含沙量Ⅱ型误差试验,采用积深法时,开展()与七点法或五点法的比测试验,积累资料,分析积深法的测验误差。
第6题:
0.80
0.81
0.82
0.83
第7题:
一
二
三
四
第8题:
0.0
0.6
0.8
0.5
第9题:
0.6一点法
水面一点法
积时法
积深法
第10题:
0.6
0.5
0.4
0.3
第11题:
0.80
0.81
0.82
0.83
第12题:
0.3
0.4
0.5
0.6
第13题:
一般来说,单沙在垂线上的测点位置,必须使测得的含沙量近似地代表垂线平均含沙量,以采用二点法、三点法或积深法取样为宜,只有在含沙量垂直分布比较均匀的测站,才可采用()点法。
第14题:
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五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
第15题:
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垂线一般用二点法(宜为0.2、0.6)或一点法(宜为0.6)或积深法测验。
第16题:
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在水沙变化较平稳时,应收集各级水位、各级含沙量的30次以上的二点法(宜为0.2、0.6)或一点法(宜为0.6)或积深法的多垂线资料,每条垂线同时()。一类站各垂线应分别作颗粒分析,加测水温。
第17题:
用三点法施测垂线流速的相对水深为0.0、0.6、1.0。
第18题:
测点
垂线
锚位
标牌
第19题:
水面流速
相对水深0.2处的流速
相对水深0.5处的流速
相对水深0.6处的流速
第20题:
0.2
0.5
0.6
0.8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测速
测温
测深
测起点距
第23题:
0.9
1.0
0.95
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