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水位、流量、含沙量过程线,分析其相应情况,可检查悬沙测次控制是否良好。
第1题:
通常将同断面(站)水位、()、含沙量三物理量过程线绘制在同一时间标度的坐标系,比较分析之间和综合的关系。
第2题:
通过渗流量观测资料和同期临河水位资料的整理,可绘制出()。
第3题:
流量测次布置合理性检查分析,应在每次测流结束后将流量测点点绘在逐时水位过程线图的相应位置上,并结合流量测点在()上的分布情况,进行对照检查。
第4题:
对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分布中的突出点的检查分析,是()的重要步骤。
第5题:
采用断面平均含沙量过程线法进行资料整编时,每年悬移质输沙率测次应能控制含沙量变化的全过程,每次较大洪峰的测次不应少于()次。
第6题:
所谓()关系线,即把较完整的选点法等施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称断沙,又将相应时间在断面以适当合理的方式布置很少点线而测出的代表含沙量称相应单沙,由两者建立的相关关系曲线。
第7题:
流量
流速
水深
输沙率
第8题:
过程线
连接线
等值线
等位线
第9题:
渗流量过程线
水面线
浸润线
临河水位过程线
水位—渗流量关系曲线
第10题:
少
多
小
大
第11题:
测流开始前
测流过程中
测流结束前
测流结束后
第12题:
点绘水位与流量测点偏离曲线百分数的关系图
点绘水位、流量过程线图
点绘水位或水力因素与流量关系曲线图
将指定的流量值按多年的实测相应水位依时序连绘曲线
第13题:
作流量测验成果的综合检查分析时,为了了解测站控制发生转移变化的情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14题:
根据同一观测位置、在不同时间的渗流量观测数据,可绘制出()。
第15题:
编制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时,不论哪一种过程线的转折点或控制点,()两项均应全部填表,不能空白。
第16题:
采用落差法整编推流的站,作流量测次布置合理性检查分析时,应在每次测流结束后将流量测点同时点绘在()上。
第17题:
绘制水位、流量、含沙量(),分析其相应情况,可检查悬沙测次控制是否良好。
第18题:
用单沙与断沙比例系数过程线推求断面平均含沙量,要求输沙率测次较(),且分布能控制单沙与断沙关系变化转折点。
第19题:
3
4
5
6
第20题:
水位、流量
水位、含沙量
流量、含沙量
时间、含沙量
第21题:
逐时水位过程线图的相应位置
落差过程线图
逐时流量过程线图的相应位置
面积变化过程线图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图
水位与面积关系曲线图
水位与流速关系曲线图
水位与糙率关系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