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器晶比控制多少为宜?

题目

饱和器晶比控制多少为宜?


相似考题
更多“饱和器晶比控制多少为宜?”相关问题
  • 第1题:

    再生后乙二醇贫汇浓度控制在多少为宜?是否越高越好?


    正确答案: 乙二醇浓度一般控制在80%,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因为其冰点不是与其浓度呈线型关系的100%的乙二醇冰点只有-12.5℃,而80%乙二醇的冰点为-45℃,因此,浓度过高在喷注时就易冻堵喷头。

  • 第2题:

    (1).()对20~39岁肥胖顾客建议控制心率为多少的运动为宜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当18-8不锈钢的碳含量超过0.1%时,应力腐蚀裂纹开裂的形态为()。所以选用的焊接材料也应以低碳或超低碳为宜。

      • A、由沿晶转穿晶
      • B、由穿晶转沿晶
      • C、穿晶
      • D、沿晶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加热炉排烟温度控制多少为宜?


      正确答案:控制在160—180℃为宜,低于160℃易出现露点腐蚀,降低设备使用寿命;高于180℃排烟温度过高,带走热量大,浪费燃烧,热效率低。

    • 第5题:

      加热炉在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应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自然通风管线加热炉使用CH4作燃料时过剩空气系数为1.1~1.25时热效率高。因为α太小燃烧不完全浪费燃料,热效率降低。α太大入炉空气量多,炉室温度下降影响传热烟气,产生易增多带走的热量多,热效率降低

    • 第6题:

      泵送砼配合比时,最小水泥用量范围是多少?坍落度宜为多少?砂率宜为多少?


      正确答案: 水泥用量为:280-300kg/m3
      坍落度为:80-180mm;
      砂率为:40-50%。

    • 第7题:

      发生器温度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发生器反应温度控制指标:80-86度。因为:反应温度越高,对加速电石水解反应有利,乙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对降低电石消耗也有利;但反应温度过高,发生器电石渣含量高,造成排渣困难且粗乙炔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造成冷却塔负荷增大,给正常生产带来不利。

    • 第8题:

      如何制备晶种,晶种的添加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乳糖晶种应为用 —乳糖无水物制备的颗粒,粒径在5μm以下。100~105℃下烘干2~3h,超微粉碎机粉碎,烘干1h,2~3次粉碎就可。 0.02%~0.03%。

    • 第9题:

      问答题
      泵送砼配合比时,最小水泥用量范围是多少?坍落度宜为多少?砂率宜为多少?

      正确答案: 水泥用量为:280-300kg/m3
      坍落度为:80-180mm;
      砂率为:40-5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制备晶种,晶种的添加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乳糖晶种应为用 —乳糖无水物制备的颗粒,粒径在5μm以下。100~105℃下烘干2~3h,超微粉碎机粉碎,烘干1h,2~3次粉碎就可。 0.02%~0.0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氨的回收说法正确的是()
      A

      无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比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颗粒小。

      B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用硫酸自煤气中吸收氨气生产硫铵。

      C

      饱和器内温度要低于20℃。

      D

      弗萨姆法无水氨生产是用硫酸吸收煤气中的氨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发生器液位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发生器液位控制在液位计中上部为好。因为:液面过高,使气相缓冲容积过少,乙炔气易夹带渣浆和泡沫,增加后续系统结垢和冷却负荷,还有使水向上进入下料箱及贮斗的危险;液面过低,甚至低于电石加料管时,则易使乙炔气大量溢入下料箱及贮斗,特别是在软连接和下料箱泄露时影响安全生产。因此,无论是在设计电石溢流管的高度,还是发生器排渣的数量都要注意液面的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叫返砂比?一般控制在多少为合适?


      正确答案: 磨矿机与分级机构成闭路工作时,从分级返回到磨矿机的粗粒产品叫返砂,返砂的重量与磨矿机原给矿量的百分比叫返砂比,一般控制在250-500之间效果较好。

    • 第14题:

      正常情况下四段进口温度控制多少为宜?


      正确答案:四段进口温度控制的设计条件为:高温报警47℃,低温报警37℃,平均中间值为42℃,因此控制在40-42℃为最适宜。过低有液化的危险,过高对冷却器不利,而且影响动力消耗。

    • 第15题:

      加热炉氧含量控制多少为宜?


      正确答案:控制在3%—5%为宜。氧含量高,供风量大,热效率低;氧含量太低,瓦斯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也降低。

    • 第16题:

      小型空分设备加温时为什么要控制高压空气压力,控制在多少为宜?


      正确答案: 由于进入纯化器的气体为饱和空气,所以小型空分设备在加温时要控制高压空气压力的目的在于:
      1)减少加温气体带入纯化器(或干燥器)的水分;
      2)保证纯化器(或干燥器)的使用周期;
      3)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即该温度下的水蒸气饱和压力)为定值,与饱和空气的总压力无关。也就是说,无论饱和空气的总压力多大,在相同体积的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含量是一样的。所以,相同质量的饱和空气的总压力控制得越高,总体积便越小,饱和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质量)便越少。例如,在空压机的加工空气量和压缩后的温度一定时,如果加工空气分别被压缩到1MPa(表压)和2MPa(表压),由于前者的绝对压力几乎是后者的一半,即所占体积要几乎大一倍,所含水分的质量便也相差近一倍。
      一般纯化器的设计参数是:工作压力为2MPa(表压),工作温度为30℃,切换时间为8h。若分馏塔在加温时对高压空气的压力不加控制,工作压力很可能低于1MPa(表压),纯化器工作温度虽仍为30℃,但每小时带入纯化器的水分比设计值将成倍地增加。此时,如果为了保持加温气体出纯化器后的干燥度,就要每4h切换一次,但这样切换后的再生时间却来不及;如果不及时切换,使用时间便要超过4h,加温气体出纯化器后的水分含量便会增加,从而影响分馏塔的加温效果。因此,为了减少加温气体带入纯化器(或干燥器)的水分,以保证纯化器(或干燥器)的使用周期,纯化器加温时的压力应控制为正常的工作压力(2MPa)。
      另外,气体在纯化器内的流动速度也和压力成反比。如果纯化器加温时的压力控制得低于1MPa(表压),则速度要比2MPa大一倍。而气流速度的大幅增大,还容易使吸附剂变成粉末。因此,纯化器加温时的压力控制为正常的工作压力(2MPa),有利于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但是,应注意对加温入口阀的控制,使进入加热炉的压力不高于0.5MPa,上塔压力不高于正常的工作压力。

    • 第17题: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比无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的颗粒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下列关于氨的回收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比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颗粒小。
      • B、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用硫酸自煤气中吸收氨气生产硫铵。
      • C、饱和器内温度要低于20℃。
      • D、弗萨姆法无水氨生产是用硫酸吸收煤气中的氨的过程。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发生器液位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发生器液位控制在液位计中上部为好。因为:液面过高,使气相缓冲容积过少,乙炔气易夹带渣浆和泡沫,增加后续系统结垢和冷却负荷,还有使水向上进入下料箱及贮斗的危险;液面过低,甚至低于电石加料管时,则易使乙炔气大量溢入下料箱及贮斗,特别是在软连接和下料箱泄露时影响安全生产。因此,无论是在设计电石溢流管的高度,还是发生器排渣的数量都要注意液面的控制。

    • 第20题:

      判断题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比无饱和器法生产的硫铵的颗粒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返砂比?一般控制在多少为合适?

      正确答案: 磨矿机与分级机构成闭路工作时,从分级返回到磨矿机的粗粒产品叫返砂,返砂的重量与磨矿机原给矿量的百分比叫返砂比,一般控制在250-500之间效果较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饱和器法和无饱和器法的区别?

      正确答案: 硫酸铵结晶粒度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发生器压力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发生器反应压力控制指标:3-12Kpa。因为:乙炔在压力大于1.5表压以上温度超过550℃时会发生爆炸性分解,所以尽量控制在较低压力下操作,这样可减少乙炔在电石渣中的溶解损失以及设备的泄露。实际操作压力将由发生系统、冷却塔结构、气柜压力以及乙炔流量来决定,也即由发生器到纳西姆机组之间的沿程阻力降来决定,只要保证纳西姆机组进口有一定的正压,发生器可以在较低压力下操作,但必须保证正压。一般情况下压力控制在3-12Kp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