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证标准物质的证书应含有()的信息。
第1题:
第2题:
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
A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B标准值±不准确度
C标准值±不精密度
D标准差±总不确定度
E标准误±总不确定度
第3题:
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第4题:
以下哪些情况不需要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第5题:
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含有的基本量,是()。
第6题: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测量不确定用标准差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分别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中的标准不确定度是由测量标准引起的不确定度
第7题:
真值
测量结果
标准值
不确定度
第8题: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按照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不属于计量器具的范畴
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包含概率的不确定度
标准物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具有量值准确性和用于测量的目的
第9题:
以量程中点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代表该量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以函数形式或每个检定、校准点均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只给出量程上限点和下限点结果的不确定度
以量程内各测量点中不确定度最大值作为该量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10题:
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第11题:
测量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第12题:
研制、建立测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给定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
测量标准必须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
给定量的定义可通过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有证标准物质实现
测量结果的量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必须在测量标准使用的当时确定
第13题:
第14题:
扩展不确定度的定义是()
A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B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C用不同于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D测量不确定度分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E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第15题:
()是指“确定测量结果的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第16题:
一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包括()。
第17题:
以量程中点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代表该量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以函数形式或每个校准点均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只给出量程上限点和下限点结果的不确定度
以量程内各测量点中不确定度最大值作为该量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18题:
用绝对测量法或有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如果只有一种定值方法时,就要有多个实验室以同等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
不确定度和均匀性虽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等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第19题:
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标准值±不准确度
标准值±不精密度
标准差±总不确定度
标准误±总不确定度
第20题:
实际值,测量不确定度
约定真值,误差
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
标称值,标准差
第21题:
用绝对测量法或有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如果只有一种定值方法时,就要有多个实验室以同等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
不确定度和均匀性虽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等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第22题:
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
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
稳定性在一年以内,或达到国际上同等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23题:
校准证书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必须为扩展不确定度
当整个测量范围的不确定度有明显差异时,为方便起见,测量不确定度可用整个范围内的最小值表示
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包含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不包含被校测量仪器自身引入的不确定度
在校准证书中给出的不确定度时,必须说明对应的具体参数及校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