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51g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40%(密度1.3)的H2SO4溶液24ml,所得溶液的PH值等于7,求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S=32,Na=23,O=16,H=1)
第1题:
第2题:
在COD测定中,我国规定的标准方法是();在此方法中,需要在水样中加入Ag2SO4-H2SO4溶液30ml,加入Ag2SO4-H2SO4溶液的作用是();同时,在加热回流两个小时里,必须保持溶液的()色。
第3题:
在磷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再加入(NH4)2MoO4溶液得到的黄色沉淀是()
第4题:
在Hg2(NO3)2的溶液中,加入哪种试剂时,不会发生歧化反应()。
第5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第6题:
在配位滴定中,为了消除H+的影响,维持溶液pH在允许的范围内,要加入一定量的()。
第7题:
混合溶液A为紫红色。向A中加入浓盐酸并微热得兰色溶液B和气体C。A中加入NaOH溶液则得棕黑色沉淀D和绿色溶液E。向A中通入过量SO2则溶液最后变为粉红色溶液F,向F加入过量氨水得白色沉淀G和棕黄色溶液H。G在空气中缓慢转变为棕黑色沉淀。将D与G混合后加入硫酸又得溶液A。给出A~H所代表的主要化合物或离子。
第8题:
20℃时,两份等质量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一份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恢复到常温,得到溶液Ⅰ;另一份冷却到5℃,得到溶液Ⅱ。溶液Ⅰ和溶液Ⅱ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将黄色晶体A溶于水后通入SO2得绿色溶液B。向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绿色溶液C。向C中加H2O2得黄色溶液D。将D酸化至弱酸后加入Pb(NO3)2有黄色沉淀E生成。试确定A,B,C,D,E各是什么物质?
第10题:
第11题: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第12题:
溶液Ⅰ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两溶液的pH相等
无法比较两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的大小
溶液Ⅰ的pH小
第13题:
在酸性溶液中,消除由O2而产生的氧波的方法是()。
第14题:
某一金属盐溶液,加入适量Na2CO3生成灰绿色沉淀,再加入H2O2并煮沸,此时溶液呈黄色,冷却并酸化此溶液,再加入H2O2溶液呈蓝色,此蓝色化合物在水中不稳定,在乙醚中较稳定,写出上述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15题:
为把TiCl4变为TiCl3,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第16题:
常温下,向Pb(NO3)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得白色沉淀A,将A分离后溶于盐酸,再通入H2S气体得黑色沉淀B.将B分离后,加入H2O2溶液得白色沉淀C,A、B、C各为何物,写出有关反应式
第17题:
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测定H2O2中游离酸时,以()为指示剂,溶液终点颜色由()变为()。
第18题:
A的水合物为紫色晶体。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灰兰色沉淀B生成。B溶于过量NaOH溶液得到绿色溶液C。向C中滴加H2O2得黄色溶液D。取少量溶液D经醋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则析出黄色沉淀E。将D用硫酸酸化后通入SO2,得到绿色溶液F。将A的水溶液加入硫酸后加入KI溶液,经鉴定有I2生成,同时放出无色气体G。G在空气中逐渐变成棕色。给出A~G所代表的主要物质。
第19题:
向1升0.1 mol·L-1的弱酸HA(Kθa=1×10-5)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式量为40)2克后,溶液的PH值()(lg0.05=-1.3)
第20题:
将浅绿色晶体A溶于水后加入氢氧化钠和H2O2并微热,得到棕色沉淀B和溶液C。B和C分离后将溶液C加热有碱性气体D放出。B溶于盐酸得黄色溶液E。向E中加KSCN溶液有红色的F生成。向F中滴加SnCl2溶液则红色褪去,F转化为G。向G中滴加赤血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向A的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生成。给出A~H所代表的主要化合物或离子。
第21题:
向一升0.1mol/LHA(pKA=5.0)溶液中加入2克固体氢氧化钠(M=40g/mol)后,溶液的pH值与哪一个最为接近()
第22题:
第23题:
加入Cu
加入Fe
通入适量Cl2
通入过量H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