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生明垡的土壤适耕期,应选择在土壤含水量为()。
第1题:
下列()措施适合粘土类土壤
A垄作时要窄垄高畦深沟,以利排水、通气、增温
B耕作时要掌握适耕期、精耕、细耙、勤锄,以提高耕作质量
C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防止贪青徒长
D要尽量冬耕晒垡,以提高土温,协调水气矛盾
第2题:
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第3题:
土壤含水量增加时,电阻率急剧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时,土壤电阻率将保持稳定。
第4题:
玉米穗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第5题:
整地要选择土壤适耕期进行,整地地面要平坦耙地深度要一致。
第6题:
甘蔗种根萌发,在气温适宜时,以土壤含水量为()为宜。
第7题:
土壤的适耕期如何确定?
第8题:
耕作土垡的耕宽和耕深的比值称为土垡宽深比。
第9题:
某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重量%),土壤容重为1.33g/kg,土壤总孔隙度为(),则土壤的含水量(容积%)为(),土壤固相:液相:气相为()。(土壤比重为2.65)
第10题:
今测得某湿土质量为15g,烘干后,称重为13g,若这种土壤容重为1.2g/cm3,则这种土壤含水量(容积%)()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土壤含水量指土壤空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土壤含水量<5%称为干土
土壤含水量30%称为湿土
土壤含水量>30%属于潮土
第13题:
产生明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含水量()所致。
第14题:
下面关于土壤含水量表述正确的是()。
第15题:
树木中耕以土壤含水量在()为最好。
第16题:
选择土地含水量在()时,突击抢翻,就不产生明垡。
第17题:
当土地含水量()翻耕时,就产生明垡现象。
第18题:
应在土壤适耕期进行,应在雨后地湿土粘时铲趟。
第19题:
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30-40%。
第20题:
土壤质地和含水量对宜耕期的影响最重要,一般说来,土壤含水量越多,耕性越好。
第21题:
旱地土壤的适耕期一般选择在土壤含水量()
第22题:
评价适耕期长短的指标是()
第23题:
10%-15%
15%-20%
20%-25%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