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基准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第1题:
提高工件定位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定机构的精度可以减少()误差。
第2题:
以精基准面作定位基准加工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时,精基准面直接或间接与工作台面接触,须用百分表找正工作台面,确定低点位置,()抵消误差。二次装夹找正,找回原精度。
第3题:
选择合理的(),可以使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定位精度高,从而可以减少加工误差。
第4题: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是:()。
第5题:
为了减少(),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在选定基准时,尽量做到基准重合。
第6题: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是:()。
第7题:
采用过定位时,应设法减少过定位的有害影响。由于过定位的干涉是相关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的误差所致,故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提高相关部位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即可把过定位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第8题:
精基准是用已加工过的高精度表面作定位基准。
第9题:
由于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称为基准的不重合误差。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基准重合
基准统一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关于定位误差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4题:
随着零件加工精度的提高,定位基准精度也要相应提高。
第15题:
当没有采用工件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定位基准时,加工表面的尺寸误差不但包括机床的几何精度误差,还包括有基准不重合带来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间的()。
第16题:
尽量选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提高工件定位精度。
第17题:
应用()原则,可以减少由于基准变换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从而减小了定位误差。
第18题:
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第19题:
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原则可以避免由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第20题: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
第21题:
以工件孔进行定位时,其基准位移误差的大小与孔的()有关,为提高定位精度,应对定位孔进行()加工。
第22题:
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变形应力,减少工件变形误差
使以后各道工序加工有精确的定位基准
避免主要的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
有利于减小以后各工序加工表面的表面租糙度
有利于精基准面本身的表面精度的提高
第23题:
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
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精度
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间的位置误差
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