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足刀具与工件之间摩擦减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刀具()以提高刀具寿命。
第1题:
切削热主要是由于工件与刀具后刀具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
第2题:
刀具后角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小刀具与工件表面的摩擦。
第3题:
切削纹变形产生的原因:工艺系统产生振动,()和蹦碎的切屑产生的影响。
第4题:
选择刀具起刀点时应()。
第5题:
数控机床在确定坐标系时,考虑刀具与工件之间运动关系,采用()原则。
第6题:
刀具前角大不但使切削变形减小,推挤作用减轻,同时容易获得较小的刃口圆弧半径,以加强切割作用,因而()。
第7题:
合理选择切削液,可减小塑性变形和刀具与工件间摩擦,使切削力()。
第8题:
切削过程中,切屑与刀具、刀具与工件之间()的变化同是产生自激振动的原因之一。
第9题:
在铣床装卸工件时,工作台位置应保证()。
第10题:
合理选用冷却润滑液,可以减小塑形变形和刀具与工件间摩擦,使切削力()。
第11题:
刀具在工件左方
刀具在工件右方
刀具尽量远离工件
在对刀位置
第12题:
刀具在工件左方
刀具在工件右方
刀具尽量远离工件
在对刀位置
第13题:
刀具的五个主要切削角度包括()、()、()、()和刃倾角。其中前角的增大,使切削力减小,后角的增大,使刀具的后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间的摩擦减小。
第14题:
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刀刃强度()。
第15题:
切削热产生的原因在于()。
第16题:
刀具静止参考系时,考虑刀具与工件之间运动关系,采用()原则。
第17题:
在满足刀具与工件之间摩擦减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的刀具后角以提高刀具寿命。
第18题:
切削热主要产生于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第19题:
选择合理的切割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割液等,以控制切削温度和减小摩擦。
第20题:
后角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刀具后刀面与()之间的摩擦。
第21题:
在铣床上装卸工件时,工作台位置应保证()。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