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件加工时,一般先加工()表面,然后加工工件的其他表面。
第1题:
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
第2题:
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线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砂轮粒度号,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
第3题: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面一般为()
第4题:
切削加工时,工件上的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切削深度。
第5题:
工件的各表面不需要全部加工时,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第6题:
当工件各个表面都需要加工时,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用()为划线基准。
第7题:
零件在切削加工时,精基准一般为()
第8题:
零件加工时,精基准一般为()。
第9题:
不加工表面
该加工表面
余量小的表面
已加表面
第10题:
工件的毛坯面
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以上均可
第11题:
先基准表面,后其它表面
先次要表面,后主要表面
先精加工,后粗加工
先孔,后平面
第12题:
工件的毛坯面
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工件的过渡表面
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第13题:
当畸形工件表面不需要全部加工时,应尽量选用()为主要定位基面。
第14题:
零件机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是()。
第15题:
车外圆时,切削速度计算式中的D一般是指()的直径。
第16题:
当工件上有不加工表面时,应找正加工表面,然后再划线。
第17题:
当工件各个表面都需要加工时,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用()为划线基准。
第18题:
零件在切削加工时精基准一般为()
第19题: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一般选择()
第20题:
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先加工次要表面,后加工主要表面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先加工孔,后加工平面
第21题:
不加工表面
该加工表面
余量小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
第22题:
工件上的毛坯面
工件上的已加工表面
工件上的待加工表面
过渡表面
第23题:
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先加工次要表面,后加工主要表面
先加工孔和型腔,后加工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