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影响发光强度大小除样品的毒性外,还和温度、样品与发光菌的作用时间有关。
第1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的要求,简述如何对发光菌冻干粉复苏后进行质量检验。
第2题:
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第3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若须测定包括pH影响在内的急性毒性,不应调节水样pH。
第4题:
化学发光定氮时,氧流量过大,有利于氮化物转化为NO,使样品化学发光强度增加。
第5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冻干粉复苏液在复苏数分钟后,在暗室中肉眼应见绿色荧光,否则就不能使用。
第6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毒性测定最迟应在采样后6h内进行,否则应在2~522下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h。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简述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如何设置样品试验浓度组。
第14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苯酚溶液的保存和氯化汞溶液相同。
第15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在测定有色样品时,先要进行颜色干扰的校正,计算出因颜色引起的发光量校正值。
第16题:
根据《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1991),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正式试验中,试验浓度组应如何设置?
第17题:
根据《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1991),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用鱼在驯养期间应每天三次投食。
第18题: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
LIMac值越大,表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
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剂量设计一般以LD作为最高剂量组
与急性毒性试验意义相同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