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环境保护部要求,对恶意违法进行严格处罚,请问恶意违法如何认定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无效合同最基本的特征是( )

    A违法性B不履行性C恶意性D不受保护性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对涉及毒品的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罚?


    正确答案: 涉及毒品的违法行为都应予以严厉打击,刑法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携带、持有、种植毒品等行为规定为犯罪。
    属于治安管理处罚范围的仅仅是违法行为较轻,尚未构成犯罪的涉及毒品的行为,包括:
    (1)非法种植罂粟不满500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2)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3)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4)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5)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6)吸食、注射毒品的;
    (7)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8)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有上述(1)-(3)的行为之一,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但有上述第1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对有上述(4)-(7)的行为之一,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 第3题:

    如何理解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违法违规行为?


    正确答案:供应商之间采取私下协议等方式恶意串通,以串通报价、围标、协议轮流中标等形式,或者供应商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以特定资质条件、泄露评审机密及其他供应商商业机密或报价等情况恶意串通的行为,都是严重违反政府采购“三公”原则的,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构成极大损害,属于十分恶劣的违法行为。

  • 第4题:

    对纳税人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简易处罚时,在CTAIS中应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1、案源登记:在“违法违章处理及登记”模块中进行案源登记;录入违法违章的相关信息;
    2、责令限期改正:生成《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制作回证进行销号;
    3、告知程序:生成《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制作回证进行销号;
    4、处罚程序:生成《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制作回证进行销号;
    5、结案处理:纳税人缴纳罚款后在“违法违章处理及登记”模块中作结案处理。

  • 第5题:

    甲企业因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对甲企业进行处罚,应按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正确答案:

  • 第6题:

    犯罪的特征是:()

    • A、应受刑法处罚性
    • B、刑事违法性
    • C、主观恶性
    • D、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E、客观恶意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拍卖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能有()

    • A、对委托人与竞买人之间的恶意串通行为实施处罚
    • B、对竞买人之间的恶意串通行为实施处罚
    • C、对非拍卖师主持的拍卖活动实施处罚
    • D、对委托人与拍卖之间的恶意串通行为实施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判断题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在线监控或者其他技术监控手段收集违法行为证据。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有效性数据,可以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环境保护部要求,对恶意违法进行严格处罚,请问恶意违法如何认定的?

    正确答案: 恶意违法主要包括:
    (1)私设暗管偷拍的;
    (2)用稀释手段“达标”排放的);
    (3)非法排放有毒物质的;
    (4)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未批即建成投产”以及“以大化小”骗取审批的;
    (5)拒绝、阻挠现场检查的;
    (6)为规避监管私自改变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方式、采样点位的;
    (7)涂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8)拒报、谎报排污申报登记事项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违法违规行为?

    正确答案: 供应商之间采取私下协议等方式恶意串通,以串通报价、围标、协议轮流中标等形式,或者供应商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以特定资质条件、泄露评审机密及其他供应商商业机密或报价等情况恶意串通的行为,都是严重违反政府采购“三公”原则的,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构成极大损害,属于十分恶劣的违法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及时作出()。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仍处于(),可以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正确答案: 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继续或连续状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对跨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纠纷案件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如何适用环境保护法的问题,原则上应以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法律给予行政处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资质认定人员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从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14题:

    简述如何对违法设置排污口行为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海洋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游览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重要渔业水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兴建排污口。违反规定,具有违反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违反规定设置入海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关闭,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15题:

    对跨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纠纷案件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如何适用环境保护法的问题,原则上应以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法律给予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纳税评估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纳税人进行自我申报
    • B、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核
    • C、纳税人负主要举证责任
    • D、不以证明纳税人恶意违法为目的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应如何处罚?


    正确答案: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负直接责任的医务人员暂停其一年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一年内不得重新定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将非参保对象的医疗费或将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㈡超出定点服务范围,擅自承揽住院、家庭病床、门诊特殊疾病医疗业务,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㈢采取挂床住院、分解住院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㈣伪造医疗文书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㈤其他严重违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

  • 第18题:

    甲因小事而与当地派出所所长对骂,被当地派出所强制拘留7日,甲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则复议机关应()

    • A、认定该处罚事实不清,确认其违法
    • B、认定该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确认其违法
    • C、认定该处罚属于滥用职权,确认其违法
    • D、认定该处罚依据错误,决定予以撤销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及时作出()。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仍处于(),可以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正确答案: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继续或连续状态的

  • 第20题:

    多选题
    犯罪的特征是:()
    A

    应受刑法处罚性

    B

    刑事违法性

    C

    主观恶性

    D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E

    客观恶意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中,当事人恶意促使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没有成就,当事人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已经成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核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对违法设置排污口行为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海洋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游览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重要渔业水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兴建排污口。违反规定,具有违反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违反规定设置入海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关闭,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及时作出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仍处于继续或者连续状态的,可以 ( )
    A

    加重处罚

    B

    不予处罚

    C

    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D

    双倍处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