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生物膜挂膜的过程同时也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生物膜法的微生物生长方式是()。

    • A、悬浮生长型
    • B、固着生长型
    • C、混合生长型
    •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污染啤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种野生酵母和某些属的细菌。而()和()很难在啤酒中生长和繁殖.


    正确答案:霉菌;放线菌

  • 第3题:

    接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程序。


    正确答案:移植

  • 第4题:

    培养和驯化生物膜过程中,开始挂膜时,进水流量应小于设计值,可按设计流量的()

    • A、20%-40%
    • B、10%-20%
    • C、20%-30%
    • D、30%-40%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简述生物膜的构造、生物相和传质过程。 


    正确答案: (1)细菌、真菌:起分解有机物的主要作用,特点:种类多,组成丰富;有丝状菌和世代期短的细菌;形成立体结构:随水流方向微生物种类由异养菌向自养菌过渡,数量由大变小。
    (2)微型动物,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净化废水的指示性生物;后生动物:线虫及其幼虫、轮虫等,有软化生物膜、促使生物膜脱落、保持生物膜活性的作用
    (3)滤池蝇:一种昆虫,其产卵、幼虫、成蛹、成虫过程全部在池内进行,以生物膜和有机物为食,抑制膜的过速生长,保持好氧状态。 生物膜的传质过程
    基本元素:在生物膜法中,包括底物、空气和代谢产物在水流与生物膜之间的传递过程
    (1)氧气,入深度的影响因素:O2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的O2浓度;生物膜内O2的利用速率。因此,当有机物浓度、流量一定,好氧层厚度就基本一定;填充式生物膜法设备中常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自然通风供氧。
    (2)有机物,当颗粒较大时,先通过吸附作用,然后经外酶水解后释放;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扩散系数、浓度、降解速率。
    (3)代谢产物,好氧层:CO2、H2O、NH3、NO3-等通过生物膜向外扩散;厌氧层:H2S、CH4

  • 第6题:

    生物滤池投入运转时,先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即()

    • A、挂膜
    • B、生物膜处理
    • C、粘附
    • D、吸附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单选题
    生物膜挂膜的过程同时也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过程。
    A

    固定化

    B

    死亡

    C

    扩增

    D

    驯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污染啤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种野生酵母和某些属的细菌。而()和()很难在啤酒中生长和繁殖.

    正确答案: 霉菌,放线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条件,将会促进微生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为减轻或消除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常采取一系列消毒措施。消毒是指(  )。
    A

    对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有效清除的过程

    B

    杀死物体上常见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过程

    C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过程

    D

    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E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的保证水平为103,即指杀死物体上常见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过程。

  • 第11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相同的概念。

    B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C

    只要保持培养条件不变,微生物就可以长期保持在一个生长时期上生长。

    D

    某细菌正处于对数生长期,初始时其细菌总数为104,30分钟后细菌总数增加到105,那么这种细菌的世代时间为9.09分钟。


    正确答案: A
    解析: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代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则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得以加大,于是表现为生长。简单地说,生长就是有机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生长往往伴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基本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复以上过程。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都很快,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48小时内,其子代群体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其细菌含量,可以看到以下现象:开始有一短暂时间,细菌数量并不增加,随之细菌数目增加很快,既而细菌数又趋稳定,最后逐渐下降。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称为繁殖曲线,通常又称为生长曲线。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世代时间=时间/繁殖代数,繁殖代数=(lg5-lg4)/0.301=1/0.301=3.22,世代时间=30/3.22=9.31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培养活性污泥和进行微生物膜的挂膜?

    正确答案: 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1.取菌种
    2.驯化:间歇曝气,先进低浓度水,曝气,沉淀,倾去上清液,再进同浓度的新鲜废水,继续曝气培养
    3.培养: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用连续曝气法培养。
    有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优势菌种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取活性污泥做菌种,将废水和污泥混合,慢慢将混合液打入滤池,循环,然后变为慢速连续进水,这一过程中,活性污泥附在滤料上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生长繁殖。逐渐形成带粘性的生物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生物膜净化污水的过程包括()

    • A、氧的扩散和吸附
    • B、颗粒物的沉淀和分离
    • C、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
    • D、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正确答案:A,C,D

  • 第14题: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细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


    正确答案:获得性薄膜形成

  • 第15题:

    接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移植程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条件,将会促进微生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刚开始时需要一个挂膜阶段。,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种类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过高会导致()。

    • A、丝状菌大量繁殖
    • B、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 C、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受到影响
    • D、污泥(或生物膜)老化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过高会导致()。
    A

    丝状菌大量繁殖

    B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C

    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受到影响

    D

    污泥(或生物膜)老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好氧生物膜的说法哪些是不对的?()
    A

    好氧生物膜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混合群体

    B

    在BOD负荷小、水力负荷大时生物膜增厚

    C

    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有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和优势菌挂膜法

    D

    好氧生物膜在滤池内的分布不同于活性污泥,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刚开始时需要一个挂膜阶段。,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种类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按其繁殖速度的快慢和活性大小,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即生长缓慢期、()、()和()。

    正确答案: 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生物滤池投入运转时,先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即()
    A

    挂膜

    B

    生物膜处理

    C

    粘附

    D

    吸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