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余年我国的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开展了国家气候中心的建设工作,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成功地实施了“九五”国家重中之重项目()。
第1题:
“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工程二期建设任务,把北京气候中心(BCC)的业务能力拓展到东亚区域和全球,承担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候中心的职能,并力争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区域气候中心(RCC)。主要建设内容有().
第2题:
能源安全气象保障的重点任务是().
第3题:
我国应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4题:
加强气候灾害形成及短期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研究(),并加强与大范围旱涝异常密切相关的青藏高原、太平洋暖池、厄尔尼诺事件、南极和北极海冰等关键信号因子的影响机理研究。
第5题:
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往往与()变异密切相关,开展()异常变化机理研究对我国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第6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国家级建立了由()等组成的新的业务系统。
第7题:
气候监测诊断
气候预报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应用服务
第8题:
苏联模式
东欧模式
西方模式
南斯拉夫模式
第9题:
结合本省特点,参与天气、气候模式的研究开发
开展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和检验评价工作
在国家级业务管理部门指导下,针对城市规划、环境预报、风能评估、应急响应等需求,运行和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精细化数值模式系统
负责本省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预报预测等业务,提供预报和指导产品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组织国内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与业务队伍,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和外交对策研究
完善和检验我国气候系统模式,综合分析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结果和相关气候变化历史资料,识别全球气候变化中自然与人为变化的分量,预估未来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加强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研究
开发研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评估模
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定量评估,采用我国自己发展的气候变化区域情景和新的研究方法,开展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敏感经济部门和敏感地区综合影响的定量评估,为国家制定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对策及环境外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第13题:
前我国已经投入业务运行的短期气候预测动力气候模式系统依托国家气象中心的资料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包括()以下部分。
第14题:
过去我国学习、模仿(),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第15题:
候变化应对的科技支撑重点任务是().
第16题: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对地球()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开展长期、连续、立体和综合观测并开展资料分析、评估研究和提供服务的平台。
第17题:
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保护大气层”方案领域D的要求,对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及服务系统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设目标().
第18题:
第19题:
气候监测诊断
气候预测
农业气候预报
气候应用服务
气候影响评价
第20题:
动力气候模式
统计气候分析
气候预测
气候预测预报
第21题:
环境系统
大气系统
气候系统
第22题:
第23题:
资料预处理
动力模式
气候模式
资料同化系统
误差订正
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