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邻管制区使用雷达间隔时,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进近管制不得小于()千米。
第1题:
提供雷达管制服务时,当管制员对初始联络的航空器通报“雷达看到了”,其含义为()。
第2题:
塔台管制范围内为目视气象条件时,按VFR飞行的航空器与进入塔台管制区按IFR飞行的航空器之间的冲突由()调配。
第3题:
提供雷达管制服务,如果航空器机载应答机工作不正常或失效时的飞行动态移交,如果涉及到有关管制区时,应当根据情况进行()移交。
第4题:
航空器在本管制区以外发生特殊情况时,雷达管制员应当()。
第5题:
区域管制区内,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在相邻管制区使用雷达间隔时,未经协调前不得少于多少千米?()
第6题:
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相邻的进近非雷达管制区边界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不得小于().
第7题:
实施雷达管制服务,如果雷达系统故障,管制员应当通告相邻管制区实施程序管制情况,并向航空器飞入相邻管制区实施()移交。
第8题:
塔台管制室地面管制席,负责()。
第9题:
在管制区域内对航空器实施雷达引导时,若航空器驾驶员要求维持其自主领航,雷达管制员应当()。
第10题:
雷达管制最低间隔适用于被雷达识别的航空器之间,但是()的航空器之间不得使用雷达管制最低间隔。
第1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雷达保障工作,应当按照()组织实施。
第12题:
通常在同一管制区,同一段航路上,当实施雷达管制时,要求航空器间配备的间隔比实施程序管制时,要求航空器间配备的间隔()。
第13题:
如果地面无线电设备故障不能继续提供雷达服务时,雷达管制员应当立即()与程序管制员共同采取措施,在航空器之间建立程序管制间隔。
第14题:
实施雷达引导后,应当在()范围内允许航空器恢复自主领航。
第15题:
航空器在本管制区以外发生特殊情况时,如果相邻管制区有要求,并能在雷达显示器上观察到并识别该航空器,雷达管制员()向该管制区提供雷达情报。
第16题:
在相邻管制区使用非雷达间隔时,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进近管制不得小于()千米,区域管制不得小于()千米。
第17题:
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相邻的区域雷达管制区边界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不得小于().
第18题:
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区域管制员应当()。
第19题:
在指示航空器做不少于30度的识别转弯时,为确保雷达识别,还应当满足()的条件。
第20题:
区域管制室实施雷达管制时,雷达管制员应当()。
第21题:
在()情况下,应当通知航空器雷达管制服务终止。
第22题:
区域管制区内实施雷达管制,航空器之间的间隔由()负责。
第23题:
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冲突探测功能,对两个不同飞行状况的航空器进行预计处理,除()的情况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