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和()。
第1题:
第2题:
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行为触犯刑律
B、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实际后果
C、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D、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E、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第3题:
第4题:
“如果某甲触犯了刑律,那么他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如果某甲没有触犯刑律,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某甲或者触犯了刑律或者没有触犯刑律。总之,某甲的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或者是不道德行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5题: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第6题:
根据我国刑法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哪些?()
第7题:
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概括起来,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第8题:
第9题:
故意杀人不是合法行为
不合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不是犯罪行为一定合法
有的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
第10题: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第11题:
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
刑事责任
刑事处罚
犯罪行为、违法行为
第12题:
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
犯罪故意和过失
犯罪的目的
危害结果
危害社会行为
第13题:
A.行为触犯刑律
B.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D.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第14题:
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结果是( )
第15题:
由“诈骗犯罪是不道德的行为,诈骗犯罪是犯罪行为。”可以推出:犯罪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16题:
犯罪行为必然是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也总是犯罪行为。
第17题:
危害社会,触犯刑律是()
第18题:
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第19题: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第20题:
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第21题:
第22题:
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
刑事责任
刑事处罚
犯罪行为、违法行为
第23题: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