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确定断层位置;
2.观察断层面特征;
3.观察断层的伴生派生物;
4.确定断层性质及断层力学性质;
5.测定产状;
6.确定断距和落差;
7.素描。
更多“简述断层观测点应观测的主要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测设一定数量的( ),并应定期检测。

    A.永久控制点
    B.水位观测站
    C.沉降观测点
    D.位移观测点
    E.地下水观测点

    答案:A,C,D
    解析:

  • 第2题:

    对平原区松散地层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宜布设观测线,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为( )。

    A.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B.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C.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D.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答案:D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245—1999)规定,平原区松散地层中地下水宜布设观测线,进行动态观测。观测点距可控制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 第3题:

    煤矿应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对各观测点应统一编号,并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点标高每()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

    • A、年
    • B、月
    • C、季
    • D、5年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述堤防沉降观测点的选设。


    正确答案: 每个沉降观测断面上的沉降观测点个数不少于4个,分别设在临河堤坡正常水位以上、堤顶的临背河堤肩、背河堤坡上每隔20~30m设置一个、有戗台或淤背加固区的可在其外缘布设一个,沉降点必须选设在工程表面稳定、地势开阔的位置。

  • 第5题:

    通过沿河道布设的(),可对水情涨落变化实施监测,以反映其动态变化。

    • A、位移观测点
    • B、渗流观测点
    • C、沉降观测点
    • D、水文观测站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地下水动态过程观测点的选择与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 地下水动态观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点(如泉、井等)做观测点,一般以新打井为宜,最好不要利用生产井做观测点,以免引起观测值的误差。应将数个观测点连成观测线,每个地区由观测现组成观测网。根据观测目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观测点的布置亦应有所区别:
    A.为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应垂直与地表水体的边岸。
    B.为查明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观测孔应分层布置;
    C.为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观测空要不知在污染源地与水源地之间,并呈直线排列
    D.为了解已建水源地地下水漏斗变化的情况,应在水源地周围呈放射状布置几排观测孔;
    E.为查明两水源地的互相影响时,应在两水源地之间布置一排观测孔;
    F.为控制一个水文地质单元,观测线要沿着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
    G.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或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地区,观测点布置密一些;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大平原区,可少布置些。

  • 第7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测设一定数量的(),并应定期检测。

    • A、永久控制点
    • B、水位观测站
    • C、沉降观测点
    • D、位移观测点
    • E、地下水观测点

    正确答案:A,C,D

  • 第8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程地质测绘时对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的要求中下列()是不正确的。()

    • A、每个地质单元和地质界线均应布置观测点
    • B、地质观测点的密度按场地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要求确定
    • C、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
    • D、地质观测点均应采用仪器定位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多选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测设一定数量的(),并应定期检测。
    A

    永久控制点

    B

    水位观测站

    C

    沉降观测点

    D

    位移观测点

    E

    地下水观测点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堤防沉降观测点的选设。

    正确答案: 每个沉降观测断面上的沉降观测点个数不少于4个,分别设在临河堤坡正常水位以上、堤顶的临背河堤肩、背河堤坡上每隔20~30m设置一个、有戗台或淤背加固区的可在其外缘布设一个,沉降点必须选设在工程表面稳定、地势开阔的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砌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大都设计在外墙勒角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观测点监测周期及项目。

    正确答案: 监测周期:10天
    监测项目:观察列车通过时:弓网接触、接触网震动等有无异常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沉降观测点和控制点应(____),观测点标志清晰

    分离$; $编号$; $刷红色油漆$; $刷黑色油漆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建筑变形测量点可分为()。

    • A、控制点与观测点
    • B、基准点与观测点
    • C、联系点与观测点
    • D、定向点与观测点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砌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大都设计在外墙勒角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对平原区松散地层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宜布设观测线,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为()。

    • A、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 B、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 C、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 D、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简述活断层的观测方法。


    正确答案: 水平形变观测、垂直形变观测、定点观测。

  • 第18题:

    简述观测点监测周期及项目。


    正确答案: 监测周期:10天
    监测项目:观察列车通过时:弓网接触、接触网震动等有无异常状态。

  • 第19题: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埋在()上。


    正确答案:基础;基础底板

  • 第20题:

    沉降观测点和控制点应满足()。

    • A、外观完好
    • B、应编号
    • C、观测点标志清晰
    • D、应建立台账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井下煤层观测点的观测描述内容。

    正确答案: (1)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相关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2)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煤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中所含结核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
    (3)煤层的含水性。一般分干燥(无水)、潮(滴水)、湿(淋水)、含水(涌水)四种情况。
    (4)煤层的产状要素。要观测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其他构造所显示的形迹。
    (5)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的岩石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必要时,应采取岩样进行物理力学实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断层观测点应观测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确定断层位置;
    2.观察断层面特征;
    3.观察断层的伴生派生物;
    4.确定断层性质及断层力学性质;
    5.测定产状;
    6.确定断距和落差;
    7.素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建筑变形测量点可分为()
    A

    控制点与观测点

    B

    基准点与观测点

    C

    联系点与观测点

    D

    定向点与观测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