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A.锚杆杆体破坏(反力结构破坏)
B.多循环加载法中,本次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头位移量达到或超过前一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位移量的5倍
C.单循环加载法和分级维持荷载法中,本次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头位移量达到或超过前一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位移量的5倍
D.规定的持荷时间内,锚头未达到稳定状态
E.已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且锚头位移达到相对收敛标准
第3题:
A.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不应小于锚杆验收荷载
B.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的70%
C.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
D.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小于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杆体粘结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E.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杆体粘结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第4题:
A.支护型钢筋锚杆、土钉,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5%.
B.支护型钢筋锚杆、土钉,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0%.
C.支护型钢绞线锚杆,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30%
D.基础锚杆,宜取0
E.基础锚杆,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锚杆拉拔基本试验破环标准()。
第8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锚杆工作状态及轴向力的大小,修正锚杆参数,指导施工。
第9题:
岩石锚杆挡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及构造要求中,下述()选项不正确。()
第10题:
第11题:
分级加荷、逐级卸荷法
多循环加载法或单循环加载法
一次加荷逐级卸荷法
分级加荷、一次卸荷法
第12题:
锚头位移不稳定
锚头位移达到锚杆直径0.06倍
锚杆拉断
后级荷载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2倍
第13题:
A.80%、100%
B.85%、105%
C.90%、110%
D.95%、110%
第14题:
A.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不应小于锚杆验收荷载
B.单循环验收试验与多循环验收试验结果相比,在同级荷载作用下,两者的荷载-位移曲线包络图相近似
C.所测得的锚杆弹性位移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D.反力结构未被破坏
第15题:
A.初始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30%B.初始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30%
C.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5%
D.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5%
E.当试验荷载加载至验收荷载,且未出现锚头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时,应终止试验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应小于预估()。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停顿。
第19题:
岩石锚杆基础的要求中,下述正确的是()。
第20题: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其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
第21题: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60min测读一次。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60min,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第22题:
第23题:
锚杆拔升量持续增加且1小时内未出现稳定迹象
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施加后无法保持稳定
上拔力已达到试验设备的最大加载量
锚杆钢筋已被拉断或已被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