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的大小一般与被测量表面的加工方法和粗糙度参数值的大小有关。
第1题:
评定波纹度时要通过一定的(),限制和减弱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的成份,得到测量结果。
第2题:
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时,最好用几块与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前后相近的标准样板分别与工件加工表面进行比较,以提高比较测量的()。
第3题:
表面粗糙度测量时,选择()原则上要求和被测表面理想形状一致,在所测长度上偏离这个形状的量值要小于测得表面的最小高度。
第4题:
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减小零件表面其它形状误差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5题: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
第6题: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选择的取样长度就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的评定长度。
第7题: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一般情况,评定长度()5倍取样程度。
第8题:
使测量方便
等于
小于
大于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减少波度的影响
考虑加工表面的不均匀性
使测量方便
第13题:
干涉法是利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
第14题:
测量表面粗糙度值的比较样板应与被检工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一致。
第15题: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评定方法,定量评定是通过(),测出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的主要参数。
第16题:
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
第17题: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
第18题: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弱()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19题: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因()形成的。
第20题:
使测量方便
等于
减少波度的影响
考虑加工表面不均匀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