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电位,什么是电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1)在电场力作用下,单位正电荷由电场中某一点移到参考点(参考点的电位规定为零)所做的功叫做该点的电位。
    (2)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由高电位点移到低电位点所做的功叫做这两点之间的电压。
    (3)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这两点电位的差,因此电压也称电位差。

  • 第2题:

    标准电极电位(Eθ)其测定条件是()。


    正确答案:温度25℃,有关离子活度都是1mol·L-1,气体压力为1.0×105Pa

  • 第3题:

    下列关于标准电极电位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电极电位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
    • B、标准电极电位是在298.15K下,压力为101.325kPa下测得的
    • C、标准电极电位涉及到的有关离子活度均为1mol/L
    • D、气体压力不影响标准电极电位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何谓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计算中考虑了离子强度和存在状态两个因素而得出的电极电位称条件电位,条件电极电位能反映实际过程中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能力,可用他判断实际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及反应进行程度更为准确.

  • 第5题: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有什么不同,其电位值是如何获得的?


    正确答案: 在298.15K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均为1时的电极电位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而条件电位随反应物质的活度不同而不同,受溶液的离子强度、络合效应、水解效应和pH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条件电位是与介质中各电解质成分有关的,以浓度表示的实际电位。在分析化学中,介质中除了待测离子外,还有其它物质存在,它们虽不参加电极反应,但常常显著影响电极电位,因此使用条件电位常比标准电极电位更具有实际价值。
    IUPAC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然后把待测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测得其电动势则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电子从外回路流向该电极、该电极的电极电位为正值;电子从外回路从该电极流向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位为负值。

  • 第6题:

    什么叫电极电位?


    正确答案: 由于金属表面和溶液存在着双电层,所以有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金属在此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 第7题: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电位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在能斯特方程中,是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计算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实际上通常知道的是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活度,往往忽略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以浓度代替活度进行计算。但实际上,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也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另外有H+或OH-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副反应相比一般可忽略。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有机负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多,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和主动转运而形成和维持的;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Cl-也有一定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它离子不能或甚少移动。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非常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后去极化)和正后电位(后超极化)。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锋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动力是顺电-化学梯度,条件是膜对Na+电导的迅速增大,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此后,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

    正确答案: 当电对处于标准状态(即物质皆为纯净物,组成电对的有关物质浓度(活度)为1.0mol·dm-3,涉及气体的分压为1.0×105Pa时,该电对的电极电势为标准电极电势,用符号φθ表示。通常温度为298.15K。
    条件电极电位与络合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K’稳和稳定常数K稳关系相似,是考虑了外界因素(如离子强度)影响时的电极电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 配位效应;
    (2) 沉淀效应;
    (3) 酸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电位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在能斯特方程中,是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计算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实际上通常知道的是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活度,往往忽略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以浓度代替活度进行计算。但实际上,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也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另外有H+或OH-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副反应相比一般可忽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电极上产生超电位的原因有哪些?影响超电位的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
    (1)浓差过电位: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上发生了化学反应,消耗了电解液中的有效成分,使得电极附近电解液的浓度和远离电极的电解液的浓度(本体浓度)发生差别而造成。
    (2)电阻过电位:由于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的薄膜或其他物质,对电流的通过产生阻力而引起的。
    (3)活化过电位:由于在电极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往往不大,易产生电化学极化,从而引起过电位。在电极上有氢或氧形成时,活化过电位更为显著。
    电解时所观察到的过电位一般不是单纯的某一种,可能是三种都出现,应根据具体反应和实际情况而定。
    影响因素:
    (1)电极材料;
    (2)析出物质的形态:通常金属的超电压较小,气体物质的超电压较大;
    (3)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增大,超电压随之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什么是氢标准电极电位?


    正确答案: 将金属置于该金属离子浓度为lmol/L溶液中,在25℃条件下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以标准氢电极电位为零(H+/H2)所测得的该金属电位,叫做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
    将镀有一层蓬松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浓度为1mol/L的硫酸溶液中,在25℃时不断地通入压力为1大气压的纯氢气流。这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与被铂所吸附的氢建立以下动态平衡2H++2e==H2
    这样吸附氢气达到饱和的铂黑和具有氢离子浓度为1mol/L的酸溶液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值,就叫做标准氢电极电位。

  • 第14题:

    为什么人为规定氢标准电极的电位为零?


    正确答案:因为一个电极电位的绝对值不可测量,必须选定一个电极作参比,规定其电极电位为零,将待测电极与参比电极构成一个原电池,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出待测电极的电位。国际上公认采用标准氢电极为参考电极,在任意温度下,规定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位恒为零。

  • 第15题:

    什么是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条件点位是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相等,且均为1mol/l校正了各影响因素后得到的实际电位。
    标准电位是指在25℃下,氧化还原半反应各组分活度都是1mol/l,气体分压都是1atm时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位是一常数,而条件电位随溶液中所含能引起离子强度改变和产生副反应的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 第16题:

    叙述膜电极的基本组成,膜电位就是膜电极电位,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膜电极的基本组成是由敏感膜、电极帽、电极杆、电极腔体、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等部分组成。膜电极的膜电位是膜相中的扩散电位和膜内外两个界面上的道南(Donnan)电位的代数和。

  • 第17题:

    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有机负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多,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和主动转运而形成和维持的;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Cl-也有一定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它离子不能或甚少移动。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非常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后去极化)和正后电位(后超极化)。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锋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动力是顺电-化学梯度,条件是膜对Na+电导的迅速增大,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此后,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 第18题:

    量电极的极化程度的参数是()

    • A、标准电极电位
    • B、条件电极电位
    • C、过电位
    • D、电池的电动势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什么是电位、电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1)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沿任意路径从该点移至无限远处的过程中电场力所作的功。
    (2)在电场中电位等于零的点叫参考点,凡电位高于零电位的点,电位为正;凡电位低于零电位的点,电位为负。通常以大地为参考点。
    (3)电场中任意两点问的电位差叫电压。
    (4)电场中各点的电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不同,但是,无论参考点如何改变,任意两点问的电位差是不变的。电压的正方向是从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25℃,半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的浓度都是1摩尔/升时(如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³105帕,固态物质活度为1),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2)条件电极电位是当半反应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摩尔/升或浓度比为1,并且溶液中其他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3)由上述条件可知条件电位考虑了外界因素,并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没有校正外界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有什么不同,其电位值是如何获得的?

    正确答案: 在298.15K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均为1时的电极电位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而条件电位随反应物质的活度不同而不同,受溶液的离子强度、络合效应、水解效应和pH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条件电位是与介质中各电解质成分有关的,以浓度表示的实际电位。在分析化学中,介质中除了待测离子外,还有其它物质存在,它们虽不参加电极反应,但常常显著影响电极电位,因此使用条件电位常比标准电极电位更具有实际价值。
    IUPAC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然后把待测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测得其电动势则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电子从外回路流向该电极、该电极的电极电位为正值;电子从外回路从该电极流向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位为负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的大小与()。
    A

    氧化剂电对条件电极电位有关

    B

    还原剂电对条件电极电位有关

    C

    氧化剂电对标准电极电位有关

    D

    还原剂电对标准电极电位有关

    E

    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条件电极电位是()。
    A

    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形和还原形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在校正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后所得的实际电极电位

    B

    标准电极电位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位

    D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