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应保证收集的数据能充分代表厂址气象条件。应提供至少()整年有代表性的气象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表征厂址长期气象特征的程度。
第1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应评估放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释入大气的放射性源项的()特性和参数。
第2题:
为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第3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建立气象调查大纲,以便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能够连续收集和评价()的厂址特定气象参数。
第4题:
核电厂厂址气象变量极端值数据库包括厂址外气象数据和厂址现场气象观测数据两部分。厂址现场气象数据分析的现场气象观测计划不包括()用途。
第5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进行放射性物质辐射剂量评价所需的资料包括()。
第6题:
1
2
5
10
第7题:
0.5
1
1.5
2
第8题:
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源项
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源项随时间的变化
控制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和悬浮的大气特征、物理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
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
常住和暂住人口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娱乐和公共设施情况
第9题:
几十秒
几分钟
几小时
几天
第10题:
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放射性源项
建立气象调查大纲、确定大纲中必需的气象数据
保证数据的收集
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计算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
第11题:
防护
维修
保养
检查
标定
第12题:
收集近年专业组织系统汇编的数据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提供基础数据
获得气象变量的极端值,验证场外数据的使用价值
按长期记录数据来确认设计基准参数
第13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应建立气象调查大纲,大纲中必须的气象数据包括()。
第14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应采用的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推算短期()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归一化浓度和沉积值。
第15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气象参数的数据分析包含()个基本步骤。
第16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气象数据应至少每隔()小时收集一次。
第17题: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气象调查大纲应提供在核电厂开始()前足够长时间(至少一整年)具有厂址代表性的气象数据,并应在核电厂的整个寿期内持续观测。
第18题:
风矢量
大气湍流的特征值
降水量
气温
湿度
气压
第19题:
涉及大气弥散计算
涉及大气弥散统计分析
应急计划中指定
涉及核电厂安全运行
涉及核电厂设计基准确定
第20题:
设计
建造
调试
运行
第21题:
5
10
15
20
第22题:
2
3
4
5
第23题:
几十小时
几天
一个月
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