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现场的管理有哪些规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站场燃气泄漏的抢修作业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站场燃气泄漏的抢修作业的要求是:
    (1)低压储柜泄漏抢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查和抢修人员宜采用燃气浓度检测器或采用检漏液、嗅觉、听觉来判断泄漏点;
    B、应根据泄漏部位及泄漏量采用相应的方法堵漏;
    C、发生大量泄漏造成储气柜快速下降时,应立即打开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用补充气量的方法减缓下降速度
    (2)压缩机房、烃泵房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电源;开启室内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3)地上(下)调压站、调压箱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泄漏点前后阀门,打开门窗或开启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4)当调压站、调压箱因调压设备、安全切断设施失灵等造成出口超压时,应立即关闭调压器进出口阀门,并在超压管道上放散降压,排除故障。当压力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时,应对超压影响区内燃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所有隐患后方可恢复供气。
    (5)压缩天然气站出现大量泄漏时,应迅速切断站内气源、电源、设置安全警戒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点。
    (6)当压缩天然气站出现大量泄漏而造成火灾时,除控制火势进行抢修作业外,还应对末着火的其它设备和容器进行隔热、降温处理。

  • 第2题:

    故障抢修小组的职责有()

    • A、现场故障点定位
    • B、指挥故障抢修
    • C、收集故障现场相片
    • D、反馈现场抢修情况和进度

    正确答案:A,C,D

  • 第3题: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对无人值守站,应通过主控室运行参数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并定期检查()仪器、仪表及设备。

    • A、主控室
    • B、系统
    • C、现场
    • D、管网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关于燃气抢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人员进入抢修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好防静电服、鞋、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单独完成操作。
    • B、在警戒区内燃气浓度未降至安全范围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 C、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先抢救财产。
    • D、当事故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才能离开现场。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为了搞好新仓储粮管理,国家粮食局有哪些技术规程或暂行规定?


    正确答案: 为了规范与指导新仓储粮工作,国家粮食储备局在1999年颁布了五个与新仓储粮有关的技术规程或暂行规定:《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试行)》。在2002年国家粮食局对《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等四个规程进行了修订。

  • 第6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现场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现场的管理应符合有如下规定:
    (1)抢修人员应配职责标志,到达抢修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置警戒标志,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在警戒区内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救护受伤人员。
    (3)操作人员进入抢修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衣物。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4)在警戒区内燃气浓度未降至安全范围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5)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夹层、窖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6)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消除隐患为止。

  • 第7题: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拆装带压管线和防爆区域内的仪器仪表设备时,应取得()后方可进行。

    • A、管理部门同意和现场配合
    • B、电工同意和现场配合
    • C、站长同意和现场监督
    • D、电工同意和现场监督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PE管道发生断管、开裂、意外损坏大量漏气时,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采取关闭上游阀门、使用封堵机或使用夹管器等方法有效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
    • B、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先抢救财产
    • C、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保证PE管熔接面处不带压力
    • D、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聚积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对抢修演练的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供电工区应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的作用,经常进行各类故障抢修方法的训练,每季组织一次故障抢修出动演习(包括按时集合、整装出动和携带的工具、材料等)。供电车间每半年组织管内各工区进行一次故障抢修演习。

  • 第10题: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的规定,对居民用户每()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


    正确答案:2

  • 第11题:

    问答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站场燃气泄漏的抢修作业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低压储柜泄漏抢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和抢修人员宜采用燃气浓度检测器或采用检漏液、嗅觉、听觉来判断泄漏点;
    2.应根据泄漏部位及泄漏量采用相应的方法堵漏;
    3.发生大量泄漏造成储气柜快速下降时,应立即打开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用补充气量的方法减缓下降速度
    (2)压缩机房、烃泵房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电源;开启室内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3)地上(下)调压站、调压箱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泄漏点前后阀门,打开门窗或开启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4)当调压站、调压箱因调压设备、安全切断设施失灵等造成出口超压时,应立即关闭调压器进出口阀门,并在超压管道上放散降压,排除故障。当压力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时,应对超压影响区内燃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所有隐患后方可恢复供气。
    (5)压缩天然气站出现大量泄漏时,应迅速切断站内气源、电源、设置安全警戒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点。
    (6)当压缩天然气站出现大量泄漏而造成火灾时,除控制火势进行抢修作业外,还应对末着火的其它设备和容器进行隔热、降温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燃气管网泄漏的抢修作业有何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作业的技术要求是:
    (1)抢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应立即控制气源、消灭火种,切断电源,驱散积聚的燃气。在室内应进行通风,严禁启闭电器开关及使用电话。地下管道泄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积在地下和构筑物空间内的燃气。
    (2)燃气设施泄漏的抢修宜在降低燃气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
    (3)抢修作业时,与作业相关的控制阀门必须有专人值守,并监视其压力。
    (4)当抢修中暂时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5)处理地下泄漏点开挖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抢修人员应根据管道敷设资料确定开挖点,并对周围建(构)筑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当发现漏出的燃气已渗入周围建(构)筑物时,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并驱散聚积的燃气;
    2.连续监测作业点可燃气体或一氧化碳浓度。当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或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规定值时,必须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
    3.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确定作业坑的放坡系数和支撑方式,并设专人监护;
    4.对钢制管道进行维护、抢修作业后,应对防腐层进行恢复并达到原管道防腐层等级。
    (6)铸铁管泄漏抢修时,在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
    1.泄漏处开挖后,宜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临时封堵。
    2.当采用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线内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且阻气袋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给阻气代充压时,应采用专用气源工具或设施进行,且充气压力应在阻气袋允许充压范围内。
    (7)当聚乙烯塑料管道发生断管、开裂、意外损坏时,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关闭阀门、使用封堵机或使用夹管器等方法有效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聚乙烯塑料管熔接面处不受压力;
    2.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聚积;
    3.抢修作业中环境温度低于-5度或大于5级风天气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并应调整连接工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电力故障抢修的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抢修原则
    故障处理应本着“先通后复”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恢复行车供电,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必要时采取相临配电所两端送电等各种有效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且供电设备具备相关技术条件时,可超常规越所供电。
    (2)携带用品
    电力线路工在事故抢修时应携带的用品:验电笔、绝缘杆、脚扣、腰带、钳形表、通信工具、接地线、处理故障所需的材料。
    (3)故障处理
    ①供电调度是电力故障抢修的指挥中心。
    ②抢修人员在接到调度下达的抢修命令后,必须立即携带抢修工具材料,按规定时间(工作时间内15分钟,其他时间为20分钟)迅速出动。
    ③抢修工作负责人到达现场后,应迅速了解情况,及时制定抢修方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故障扩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现场情况及抢修方案上报段调度,经同意后组织实施。
    ④抢修工作结束,确认各部位符合供电条件后,经段调度同意后方可送电,送电后观察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准离开现场。
    ⑤抢修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收集故障的有关资料,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将形成的材料上报调度。

  • 第14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生产作业临时放散燃烧时放散火炬应有(),严格控制火势。

    • A、专人巡查
    • B、专人监护
    • C、专人现场监护
    • D、专人负责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燃气设施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等生产作业,必须设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并应设()。参加作业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

    • A、管理员
    • B、安全员
    • C、调度员
    • D、协调员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抢修工程的记录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 A、事故报警记录
    •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
    • C、事故类别(中毒、火灾、爆炸等)
    • D、抢修过程中的通信记录
    • E、参加抢修的人员情况

    正确答案:A,B,C,E

  • 第17题:

    当技术员到达事故现场时,在事故现场需要做的措施有哪些?(要求:简述现场抢修措施的重点信息)


    正确答案: (1)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在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救护受伤人员。
    (3)操作人员进入抢修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4)在警戒区内燃气浓度未降至安全浓度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5)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夹层、窨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6)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对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消除隐患为止。

  • 第18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燃气管网泄漏的抢修作业有何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作业的技术要求是:
    (1)抢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应立即控制气源、消灭火种,切断电源,驱散积聚的燃气。在室内应进行通风,严禁启闭电器开关及使用电话。地下管道泄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积在地下和构筑物空间内的燃气。
    (2)燃气设施泄漏的抢修宜在降低燃气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
    (3)抢修作业时,与作业相关的控制阀门必须有专人值守,并监视其压力。
    (4)当抢修中暂时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5)处理地下泄漏点开挖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抢修人员应根据管道敷设资料确定开挖点,并对周围建(构)筑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当发现漏出的燃气已渗入周围建(构)筑物时,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并驱散聚积的燃气;
    2.连续监测作业点可燃气体或一氧化碳浓度。当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或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规定值时,必须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
    3.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确定作业坑的放坡系数和支撑方式,并设专人监护;
    4.对钢制管道进行维护、抢修作业后,应对防腐层进行恢复并达到原管道防腐层等级。
    (6)铸铁管泄漏抢修时,在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
    1.泄漏处开挖后,宜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临时封堵。
    2.当采用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线内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且阻气袋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给阻气代充压时,应采用专用气源工具或设施进行,且充气压力应在阻气袋允许充压范围内。
    (7)当聚乙烯塑料管道发生断管、开裂、意外损坏时,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关闭阀门、使用封堵机或使用夹管器等方法有效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聚乙烯塑料管熔接面处不受压力;
    2.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聚积;
    3.抢修作业中环境温度低于-5度或大于5级风天气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并应调整连接工艺。

  • 第19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生产作业临时放散火炬现场应备有()

    • A、点火器
    • B、报警器
    • C、有效的消防器材
    • D、消防器材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进入然气抢修作业区,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应按规定穿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禁止在作业区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禁止单独操作。

  • 第21题: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当抢修中()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 A、暂时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
    • B、遇到人群密集区和事故有扩大迹象
    • C、抢修设备一时无法到达
    • D、有抢修人员受伤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现场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国家安全技术规程对抢修现场的管理应符合有如下规定:
    (1)抢修人员应配职责标志,到达抢修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置警戒标志,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在警戒区内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救护受伤人员。
    (3)操作人员进入抢修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衣物。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4)在警戒区内燃气浓度未降至安全范围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5)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夹层、窖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6)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消除隐患为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的规定,对居民用户每()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

    正确答案: 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了搞好新仓储粮管理,国家粮食局有哪些技术规程或暂行规定?

    正确答案: 为了规范与指导新仓储粮工作,国家粮食储备局在1999年颁布了五个与新仓储粮有关的技术规程或暂行规定:《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试行)》。在2002年国家粮食局对《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等四个规程进行了修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