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B、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C、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D、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E、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

题目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A、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
  • B、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 C、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
  • D、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
  • E、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B、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C、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D、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E、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相关问题
  • 第1题: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途径有

    A、引入保护基因,使多巴胺能细胞免受损害

    B、导入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维持多巴胺能细胞功能和延长寿命

    C、导入调控和(或)分泌基因,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分泌多巴胺

    D、导入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多巴胺

    E、导入多巴胺受体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目前最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致病候选基因的有

    A、精神分裂症1断裂基因(DISC1)

    B、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基因(GRM3)

    C、Dysbindin基因(DTNBP1)

    D、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

    E、神经调节蛋白基因(NRG1,neuregulin-1)


    参考答案:ABCDE

  • 第3题:

    与精神分裂症、睡眠紊乱、精神发育迟缓、Parkin-son病(帕金森病)、躁郁性精神病有关()。

    • A、多巴胺受体
    • B、乙酰胆碱受体
    • C、5-羟色胺(5-HT)受体
    • D、肾上腺素受体
    • E、γ-氨基丁酸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阻断下列何种受体()

    • A、D1受体
    • B、D3受体
    • C、NE受体
    • D、D2受体
    • E、D4受体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的证据不包括()

    • A、使用苯丙胺,正常人会出现产生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B、传统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多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 C、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高香草酸增高
    • D、研究发现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纹状体D2受体的数量增加
    • E、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药物可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A、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
    • B、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 C、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
    • D、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
    • 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

    正确答案:E

  • 第7题:

    与精神分裂症、睡眠紊乱、精神发育迟缓、Par-kinson病(帕金森病)、躁郁性精神病有关

    • A、多巴胺受体
    • B、乙酰胆碱受体
    • C、5-羟色胺(5-HT)受体
    • D、肾上腺素受体
    • E、γ-氨基丁酸受体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按作用机制分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 B、按临床特点分为低效价与高效价两类
    • C、按作用机制分为经典药物与非经典药物
    • D、非经典药物平衡阻滞多巴胺受体和5-HT受体
    • E、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等抗精神病药物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不少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候选基因包括α-7-烟碱受体、DISCI、COMT基因等。()
    A

    神经发育假说

    B

    多基因共同致病假说

    C

    C.多巴胺(D假说

    D

    谷氨酸假说

    E

    5-羟色胺假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假说不少,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胚胎早期脑发育异常的结果,支持依据有:脑影像学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有脑室扩大和皮质萎缩,脑解剖和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边缘系统和颞叶结构的缩小,半球不对称等。多基因遗传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多种基因有关,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致病的候选基因可能包括α-7-烟碱受体、DISCI、COMT基因、GRM3、NRG1、RGS1等,这些基因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起了部分作用。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中枢DA功能亢进或由于DA受体增加对DA的敏感性增加所致,苯丙胺的药理作用是在突触部位抑制DA的再摄取,使受体部位DA的含量增高能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支持DA功能亢进假说。

  • 第10题:

    多选题
    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的支持证据包括:()
    A

    长期使用促进多巴胺释放剂如苯丙胺,会使正常人产生幻觉和妄想

    B

    抗精神病药因拮抗多巴胺D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

    C

    C.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多巴胺(D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增高,尸体脑组织中DA或HVA高于对照组

    D

    PET研究发现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D2受体数量增加

    E

    提高多巴胺功能的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恶化精神症状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与精神分裂症、睡眠紊乱、精神发育迟缓、Parkin-son病(帕金森病)、躁郁性精神病有关()。
    A

    多巴胺受体

    B

    乙酰胆碱受体

    C

    5-羟色胺(5-HT)受体

    D

    肾上腺素受体

    E

    γ-氨基丁酸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目前研究认为,以下最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致病候选基因,但不包括()
    A

    精神分裂症1断裂基因(DISC1)

    B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基因(GRM3)

    C

    Dysbindin基因(DTNBP1)

    D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E

    X染色体异常基因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连锁与关联分析的大量研究提示,有以下染色体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即6p24-p22,6q13-q26,10p15-p11,13q32,22q12-q13,1q32-q41,5q31,6q25.2,8p21,8p23.3,10q22和10q25.3-q26.3等。对这些染色体位点的进一步分析提示,目前最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致病候选基因的是:精神分裂症1断裂基因(DISCl),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基因(GRM3),Dysbindin基因(DTNBP1),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神经调节蛋白基因(NRG1,neuregulin-1),G蛋白信号调节基因(RGS4)及D-氨基酸氧化酶激动子基因DAOA(G72/G30)等。

  • 第13题:

    不少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候选基因包括α-7-烟碱受体、DISCI、COMT基因等。

    A.神经发育假说

    B.多基因共同致病假说

    C.多巴胺(DA)假说

    D.谷氨酸假说

    E.5-羟色胺假说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特异性候选基因研究提示生物胺相关基因可能与双相障碍的病理过程关联,例如包括()。

    • A、5-羟色胺转运体
    • B、单胺氧化酶A
    • C、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 D、多巴胺D2与D4受体
    • 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正确答案:A,B,C,D,E

  • 第15题:

    ( )分为D1型和D2型受体

    • A、乙酰胆碱受体
    • B、多巴胺受体
    • C、肾上腺素能受体
    • D、5-羟色胺(5-HT)受体
    • E、E.γ-氨基丁酸(GAB受体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不少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候选基因包括α-7-烟碱受体、DISCI、COMT基因等。()

    • A、神经发育假说
    • B、多基因共同致病假说
    • C、C.多巴胺(D假说
    • D、谷氨酸假说
    • E、5-羟色胺假说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的支持证据包括:()

    • A、长期使用促进多巴胺释放剂如苯丙胺,会使正常人产生幻觉和妄想
    • B、抗精神病药因拮抗多巴胺D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
    • C、C.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多巴胺(D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增高,尸体脑组织中DA或HVA高于对照组
    • D、PET研究发现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D2受体数量增加
    • E、提高多巴胺功能的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恶化精神症状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与帕金森病(Parkinson病)、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躁郁性精神病、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病)有关

    • A、多巴胺受体
    • B、乙酰胆碱受体
    • C、5-羟色胺(5-HT)受体
    • D、肾上腺素受体
    • E、γ-氨基丁酸受体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A、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
    • B、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 C、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
    • D、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
    • E、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的证据不包括()

    • A、使用苯丙胺,正常人会出现产生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B、传统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多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 C、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高香草酸增高
    • D、研究发现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纹状体D受体的数量增加
    • E、阻断多巴胺D受体的药物可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 )分为D1型和D2型受体
    A

    乙酰胆碱受体

    B

    多巴胺受体

    C

    肾上腺素能受体

    D

    5-羟色胺(5-HT)受体

    E

    E.γ-氨基丁酸(GAB受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多巴胺受体基因有4种亚型,分别为D1、D2、D3、D4

    B

    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提高5-HT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C

    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脑内5-HT的代谢和受体密度改变不大

    D

    麦角二乙胺在正常人中不能诱发精神症状

    E

    E.被怀疑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候选基因还有γ-氨基丁酸(GAB、谷氨酸、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对抗精神病药分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传统上分为经典药物与非经典药物

    B

    经典药物又称为神经阻滞剂,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作用

    C

    按作用机制分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与肾上腺受体阻滞剂

    D

    按临床特点分为低效价与高效价两类

    E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通过平衡阻滞5-HT受体和D2受体起治疗作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与精神分裂症、睡眠紊乱、精神发育迟缓、Par-kinson病(帕金森病)、躁郁性精神病有关
    A

    多巴胺受体

    B

    乙酰胆碱受体

    C

    5-羟色胺(5-HT)受体

    D

    肾上腺素受体

    E

    γ-氨基丁酸受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