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题:
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通常用概念模型来详细描述系统的问题域,而用(39)来表示概念模型。
A.类图
B.序列图
C.用例图
D.构件图
第2题:
在Coad和Yourdon提出的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分析结果包括对象、结构、属性和实例连接、服务和消息连接、______。
A.数据
B.测试用例
C.主题
D.程序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构造()的关键在于将用例的各项功能分解并分派至合适的分析类,并研究分析类之间如何通过消息传递来协同地完成各项功能。
第6题:
在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定义交互行为的关键在于通过描述分析类实例之间的消息传递将用例的职责分配到分析类中。
第7题:
在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定义交互行为的关键在于通过描述分析类实例之间的()将用例的职责分配到分析类中。
第8题:
()描述一组对象通过消息传递而形成的协作行为。
第9题:
用例图
顺序图
类图
状态图
第10题:
消息传递
关联关系
继承关系
上下文关系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在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中,通常用概念模型来详细描述系统的问题域,而用(15)来表示概念模型。
A.类图
B.序列图
C.用例图
D.构件图
第14题:
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用概念模型来详细描述系统的问题域,用(4)来表示概念模型;用(5) 来描述对象行为。
A.序列图
B.类图
C.协作图
D.用例图
第15题:
第16题:
用例的职责通常分配给()的对象。
A发送消息
B接收消息
C发送和接收双方
D分析类
第17题:
在分析类中,()用于描述一个用例所具有的事件流控制行为。
第18题:
开发人员使用()可以将用例的行为分配到所识别的分析类中。
第19题:
使用基于用例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时不需要执行的步骤是()。
第20题:
在基本用例的对象分析过程中,定义交互行为的关键在于通过描述分析类实例之间的()将用例的职责分配到分析类中。
第21题:
确定用例
确定参与者
确定类的大小
用例之间的关系
第22题:
发送消息
接收消息
发送和接收双方
分析类
第23题:
消息的传递
关联关系
继承关系
上下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