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老王参加了一场面试, 被面试者是应聘公司绩效管理经理一职的一位求职者,这位求职者在自我介绍中谈到自己曾经在某公司中推行过绩效管理, 于是老王问道:“您就职的那家公司是在什么情况下准备开始实施绩效管理的? 当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求职者回答之后, 老王接着又问:“您在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推行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 之后, 老王又连续发问:“请您对那家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之后的实际效果做一个总体评价, 并指出, 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应当怎样改进? ”

题目

某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老王参加了一场面试, 被面试者是应聘公司绩效管理经理一职的一位求职者,这位求职者在自我介绍中谈到自己曾经在某公司中推行过绩效管理, 于是老王问道:“您就职的那家公司是在什么情况下准备开始实施绩效管理的? 当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求职者回答之后, 老王接着又问:“您在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推行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 之后, 老王又连续发问:“请您对那家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之后的实际效果做一个总体评价, 并指出, 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应当怎样改进? ” 关于老王在面试过程中采取的这种提问方法, 正确的说法是( )。

① 这种面试方法很容易让求职者感到不舒服, 不利于求职者的自我表现

② 老王采取的是层层递进的信息挖掘方式

③ 老王的这种提问方式很容易让编造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自我暴露

④ 老王的这种提问方式很客观, 不容易造成对求职者的歧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D
更多“某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老王参加了一场面试, 被面试者是应聘公司绩效管理经理一职的一位求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某公司拟招聘一名技术工人。在众多应聘者中,老王脱颖而出,原因是在面试过程中,老王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态度打动了总经理,总经理相信老王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了总经理的判断。1年之后,老王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老王萌生了离职的念头。总经理得知之后,委派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对其进行挽留。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因素或做法中,有助于改变老王态度的是()。
    A:人力资源主管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B:向老王说明离职的利弊
    C:规定严格的离职纪律
    D:让老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答案:A,B
    解析:
    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许多研究者发现,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预测行为越准确。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因此,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准确性。时间因素也影响我们用态度预测行为的准确性。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因此B项正确。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其中包括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抽)。老王不愿意经常出差,属于一种态度;出差是一种行为,通过离职而不出差,属于改变行为。因此D项正确。
    老王不愿意经常出差,于是希望离职;而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试图让老王相信,现阶段的工作虽然需要经常出差,但是对其经验的积累和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人力资源部门主管采用的方法是想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减少失调,来解决老王离职的问题,属于增加新的认知。因此C项正确。
    说服是改变他人态度最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让人觉得可信,并且受人欢迎的人说的话别人更可能相信。人力资源主管在企业中如果具有较高的威望,说明其可信赖,并且受到大家欢迎,因此会有助于改变老王的态度。诱因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一个人采取的态度受他对于收益多少的判断而决定。通过向老王说明离职的利弊,有助于其改变态度。规定严格的离职纪律并不一定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自尊心较弱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不足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容易被说服,因此让老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会不利于老王改变态度。所以AB项正确。

  • 第2题:

    共用题干
    某公司拟招聘一名技术工人,在众多应聘者中,老王脱颖而出,原因是在面试过程中,老王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态度打动了总经理,总经理相信老王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了总经理的判断。1年之后,老王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老王萌生了离职的念头,总经理得知之后,委派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对其进行挽留。

    下列因素或做法中,有助于改变老王态度的是()。
    A:人力资源主管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B:向老王说明离职的利弊
    C:规定严格的离职纪律
    D:让老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答案:A,B
    解析:
    A项,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预测行为越准确;C项,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可能性越大;D项,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包括:①改变态度;②增加认知;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④减少选择感;⑤改变行为,即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本案例中,老王不愿意出差而选择了离职,属于改变自己行为的方法。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本案例中,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让老王了解到出差会给其带来更多经验,并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使得老王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A项属于说服者因素,说服者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说服者是否可靠。B项属于说服信息因素,差距越大促使态度改变的潜在压力越大,实际态度改变也越大。

  • 第3题:

    某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为下属分公司客户服务部招聘5名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网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人力资源专家通过对现有客户经理绩优者的素质分析,得到了客户经理的胜任能力模型,如表2—1所示。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准备用面试方法对应聘者进行甄选,面试分为两轮进行,第一轮初试由一名招聘专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一名应聘者的面试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评价内容包括仪表、言谈举止、亲和力、语言表达、性格气质、逻辑条理等。第二轮采用结构化面试方法,考官根据求职者的应答表现,对其胜任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应当注意掌握哪些技巧?
    (2)为应变能力指标设计情境面试问题和评价标准,填写在表2—2中。



    答案:
    解析:
    (1)在实施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应当掌握的技巧,参见本章简答题第7题答案。
    (2)为“应变能力”指标设计情境性面试问题时,应注意:
    ①提出的问题是行为性的问题。
    ②所设计的问题内容应针对应变能力,与指标说明内容密切相关。
    ③所设计的评分标准应针对应变能力的指标内容,评分等级数量不少于3个。
    ④各评分等级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易于评定。
    ⑤每个评分等级要有相应的分值。
    ⑥有回答问题的时间限定。
    设计该“应变能力”指标的情境性问题和评分标准表如表2—3所示。

  • 第4题:

    共用题干
    某公司拟招聘一名技术工人。在众多应聘者中,老王脱颖而出,原因是在面试过程中,老王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态度打动了总经理,总经理相信老王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了总经理的判断。1年之后,老王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老王萌生了辞职的念头。总经理得知之后,委派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对其进行挽留。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因素或做法中,有助于改变老王态度的是()。
    A:人力资源主管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B:向老王说明离职的利弊
    C:规定严格的离职纪律
    D:让老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答案:A,B
    解析:
    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预测行为越准确;②时间因素:一般说来,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关系可能性越大;③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因此用他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④态度强度: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⑤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意识到的程度,越容易被意识到的态度,对我们来说它的可接近性就越大。
    减少认知失调的几种方法:①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某行为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②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④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⑤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增加认知是指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对说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①说服者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可靠性;②恐惧:它是指信息唤起的恐惧感。随着唤起的恐惧感受的增加,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增加,但是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界限之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③被说服者的人格:自尊心较弱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不足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容易被说服。

  • 第5题:

    某公司拟招聘一名技术工人,在众多应聘者中,老王脱颖而出,原因是在面试过程中,老王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态度打动了总经理,总经理相信老王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了总经理的判断。1年之后,老王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老王萌生了离职的念头,总经理得知之后,委派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对其进行挽留。

    下列因素或做法中,有助于改变老王态度的是( )。
    A.人力资源主管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B.向老王说明离职的利弊
    C.规定严格的离职纪律
    D.让老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答案:A,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