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是绿色施工要求扬尘控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绿色施工要求扬尘控制要实现的目标包括( )。

    A.土方作业阶段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2M
    B.土方作业阶段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
    C.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D.结构施工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
    E.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答案:B,C,E
    解析:

  • 第2题:

    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0.35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3),其超标倍数为()。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则其超标倍数=(0.35-0.3)/0.3≈0.17。

  • 第3题:

    (2011年)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0.35 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 3),其超标倍数为( )。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部分颗粒物的粒径大于15um,所以不能采用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只能采用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超标倍数为:(0.35-0.3)/0.3=0.17。

  • 第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现场建筑物四周监测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平均浓度
    B.建筑土方、渣土及时清运,在施工现场入口设置洗车槽,以免污损场内道路
    C.爆破作业需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并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D.施工单位应当对建设用地的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答案:C
    解析:
    选项 A,应该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监测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选项 B,应该在施工现场出口处设置洗车槽。选项 D,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 3 个月的,应当绿化、铺装或遮盖。

  • 第5题: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采样流量为1.2m3/min,连续采样24h,现场气温为15℃,大气压力为98.6kPa,采样前后滤膜增重302mg。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为(  )。

    A.0.19mg/m3
    B.0.17mg/m3
    C.11mg/m3
    D.10mg/m3

    答案:A
    解析:
    本题中,采样体积需换算成标态下(P0=101.325kPa,T=273.15K)的体积:
    实际采样体积为:V=1.2×60×24=1728m3;
    标态下的体积为:V0=PVT0/TP0=98.6×273.15×1728/(101.325×(273.15+15))=1593.99m3;
    则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为:c=m/V=302/1593.99=0.19mg/m3。

  • 第6题:

    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如何获得标准滤膜?


    正确答案: 去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内按平很条件平很24小时后称重,每张滤膜非连续称量十次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极为标准滤膜。每次称量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正负0.5毫克范围内,则认为对该批样品滤膜的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 第7题:

    关于环境保护技术要点,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

    • A、0.06mg/m3
    • B、0.08mg/m3
    • C、0.10mg/m3
    • D、0.12mg/m3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出现界线模糊时,应更换()。


    正确答案:滤膜密封垫

  • 第9题:

    问答题
    某工厂附近,污染源调查中测出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1.5mg/m3,SO2浓度为0.6 mg/m3,NO2浓度为0.3mg/m3,试计算得出该工厂的大气首要污染物是什么?(选取国家二级标准GB3095-1996:CSO2=0.15mg/m3;CNO2=0.1mg/m3;CTSP=0.3mg/m3)

    正确答案: 解:各污染因子的分指数为:
    ITSP=1.5/0.3=5
    ISO2=0.6/0.15=4
    INO2=0.3/0.1=3
    故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天线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线所在位置与地面的差值

    B

    天线处采集到的GPS高度值

    C

    天线抱杆高度+天线所在位置与目标覆盖区域的高度差值

    D

    天线所在位置与海平面的差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绿色施工中扬尘污染控制有那些要求?

    正确答案: (1)从2009年3月1日起,全*市所有工程应达到常态绿色施工的标准,必须做到: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空地100%绿化,同时基坑工程施工应避免降水,因客观原因必须降水的,因按要求请专家论证、审批。
    (2)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备;
    (3)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应该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淮》(DBJ01-83-2003)的要求施工;
    (5)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话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7)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应该按照《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的要求施工;
    (8)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依据市建委文件《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2009年11月市住建委下发<关于转发《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京建材〔2009〕831号),再次强调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关于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有关规定;
    (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掩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0)市政道路施工铣刨作业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11)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经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场界四周2米高位置监测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平均浓度

    B

    建筑土方、渣土及时清运,在施工现场入口设置洗车槽,以免污损场内道路

    C

    爆破作业需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并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D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用地的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1.背景
    某新建民用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D,甲施工单位中标停机坪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施工要求,甲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设定绿色施工目标,建立绿色施工组织保障体系,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经审核,监理单位要求甲施工单位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中完善关于扬尘污染、废气排放、噪声污染的措施。
    2.问题
    (1)控制施工场地扬尘污染及扩散措施有哪些?
    (2)说明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废气排放?
    (3)简述控制噪声污染措施。


    答案:
    解析:
    (1)控制施工场地扬尘污染及扩散措施包括: 1)应根据用途对场内施工道路进行适宜的硬化处理,并定期洒水、清扫;
    2)对裸露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覆盖、绿化或固化等措施;
    3)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和作业应采取遮挡、苫盖、洒水等降尘措施;
    4)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车辆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设施;
    5)露天作业时,应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因天气原因易造成施工扬尘时应暂停施工作业;
    6)宜采取技术手段对工地扬尘进行监控。
    (2)控制废气排放措施包括:
    1)场内的施工车辆、机械设备、油机等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排放要求;
    2)场内不应焚烧各类废弃物;
    3)有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应严格控制有害气体浓度;
    4)不应使用释放量超标的阻燃剂和混凝土外加剂;
    5)室内装修应使用环保材料,并按规定检测室内有害气体或废气的浓度。
    (3)控制噪声污染措施包括: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械设备;
    3)既有机场改(扩)建应进行噪声动态监测;
    4)对产生噪声污染的作业,应采取减噪、隔声、吸声等措施。

  • 第14题:

    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0.35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3),其超标倍数为( )。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则其超标倍数(0.35-0.3)/0.3=0.17。

  • 第15题:

    关于施工现场大气污染的防治,说法错误的有( )。

    A:重点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土方作业阶段,施工现场扬尘高度小于1.5米
    C:结构施工阶段,作业区扬尘高度小于0.5米
    D: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做到目测无扬尘
    E:建筑物拆除,必须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答案:A,B,E
    解析:

  • 第16题:

    根据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中规定, 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 )。

    A. 0.06毫克/立方米
    B. 0.07毫克/立方米
    C. 0.08毫克/立方米
    D. 0.09毫克/立方米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第17题: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采样流量为1.2m3/min,连续采样24h,现场气温为15°C,大气压力为98. 6kPa,采样前后滤膜增重302mg。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

    A. 0.19mg/m3
    B. 0.17mg/m3
    C. 11mg/m3
    D. 10mg/m3

    答案:B
    解析:
    提示 采样量为1. 2 X 24 X 60 = 1728m3,则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为302/1728=0. 17mg/m3。

  • 第18题:

    绿色施工中扬尘污染控制有那些要求?


    正确答案: (1)从2009年3月1日起,全*市所有工程应达到常态绿色施工的标准,必须做到: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空地100%绿化,同时基坑工程施工应避免降水,因客观原因必须降水的,因按要求请专家论证、审批。
    (2)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备;
    (3)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应该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淮》(DBJ01-83-2003)的要求施工;
    (5)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话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7)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应该按照《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的要求施工;
    (8)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依据市建委文件《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2009年11月市住建委下发<关于转发《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京建材〔2009〕831号),再次强调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关于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有关规定;
    (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掩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0)市政道路施工铣刨作业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11)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 第19题:

    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如何获得“标准滤膜”?


    正确答案: 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室)内按平衡条件平衡24h后称重,每张滤膜非连续称量10次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即为“标准滤膜”。

  • 第20题:

    填空题
    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出现界线模糊时,应更换()。

    正确答案: 滤膜密封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扬尘防治应注意: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mg/m3。
    A

    0.02

    B

    0.04

    C

    0.06

    D

    0.08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环境保护技术要点,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
    A

    0.06mg/m3

    B

    0.08mg/m3

    C

    0.10mg/m3

    D

    0.12mg/m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为()μg/m3,我国城市TSP平均浓度()于此值。

    正确答案: 60~90,高
    解析: 暂无解析